本文作者:申慧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28期 本文字数:2617
[摘 要] 教育对外开放视域下,高校对外交流和合作取得了不俗的成就,与境外高校深入的合作与交流,对我国蒸蒸日上的高等教育事业发挥了积极作用。抓住新时代机遇,以外事工作为落脚点,旨在研究教育对外开放视域下,高校如何在外事工作方面,积极主动服务国家政策外交大局,深化教育对外开放合作,持续推进一带一路,精心塑造人文交流品牌,持续增强留学中国品牌影响力,提高合作办学质量,提升合作办学效益。
[关 键 词] 教育对外开放;外事工作;一带一路;中外合作办学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28-0163-03
一、前言
(一)教育对外开放的内涵
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是教育发展的需要,是国家建设的需要,是新时代发展的需要,既迫在眉睫,又恰逢其时。中国始终高举合作共赢旗帜,致力于深化拓展与世界各国在教育领域的互利合作和交流互鉴,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二)高校外事工作范畴论述
外事工作的显著特点是政治性和政策性极强,目前,我国高校外事管理部门主要包括对外合作交流、港澳台交流事务、来华留学生教育三大板块,一般来讲,高校都会设立外事职能管理部门,高校的外事管理部门一般下设国际合作交流处、港澳台事务办公室、国际教育学院,有的高校国际合作交流与来华留学生教育合署办公,有的高校国际合作交流与来华留学生教育分设两个独立部门。随着教育对外开放的深入,高校的国际化工作已不再是简单地迎来送往的来访接待,而是由学校外事职能部门——国际处牵头,围绕国家及上级部门对外工作方针政策,对学校外事工作进行科学规划研究、组织实施外事活动、进行涉外事务的管理和服务,其中包括:建立健全有关规章制度;实施全校对外交流合作的发展规划;开展与国(境)外高校及有关联络、合作与交流;外事来访接待、教师赴境外访学研修、外籍教师管理服务、学生赴境外学习交流、中外合作办学以及来华留学生管理,甚至海外孔子学院。外事管理部门肩负着学校履行教育对外的重要使命,与学校建成“双一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人才等目标都息息相关,它的重要性和成效日益凸显。
二、高校外事工作现状概述
笔者所在的高校淮阴工学院,位居江苏省中北部,江苏省是科教大省,政府大力支持省内高校的国际化工作,主要体现在通过政府留学奖学金等方式积极支持高校一线教学科研教师赴境外访学研修,参与到国际学术交流合作中,开阔国际化视野,吸收国外先进教学理念,提升学科竞争力,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
学生赴境外交流形式主要以夏令营、冬令营等短期活动体验为主,长期交换生、学分互认项目较少。
中外合作办学事业不断实现零突破,在办学数量上每年呈递增的趋势,在办学效果上初见成效,处在爬坡阶段,集中体现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发展上,办学的机构数量偏少,办学层次偏低。集中在本科生的合作办学,研究生的合作办学稀少。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引进存在两极分化的现象。
聘请具有外籍高层次转接学者或具有海外博士学位的人才是高校提高师资队伍国际化的主要途径,因此,高校积极聘请外国学者来校任教,外籍教师的比例也在逐年增長,但总体占比偏低,聘请外籍高层次人才每个学校都有不同的难点,总体主要体现在高校的岗位聘用、学科平台、实验室设备落后、薪资待遇等方面,学校面临着巨大财政和人事改革等挑战与压力。
来华留学生的生源国以非洲留学生为主,其次是亚洲留学生,我国已成为亚洲最大留学目的国,提质增效是下一步亟须解决的。特殊时期,在线教育成为来华留学生的主要教育方式,伴随的问题也接踵而来,缴费困难、出勤较差、学生失联、网络差导致不能按时上网课、师生沟通不畅、退学、休学等一系列问题凸显。在线教育难以满足留学生的学习需求,且在线教育课堂的学习状态将持续一段时间,如何在百年未有的大变局环境中变中求稳、稳中求进,把中国故事讲好,,把留学中国品牌打造好,成为各大高校共同面临的问题。
三、高校外事工作方向
高校外事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外事工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坚持党管外事的原则下,高校的使命是立足学校高质量发展,聚焦教育对外开放质量提升,助推区域经济发展,服务地方发展。因此,高校在开展教育外事工作时不断深入理论学习,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跟国家外交外事大政方针,深化对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的规律性认识,立足教育对外开放布局,增强做好教育外事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助推学校外事工作成果提质增效。
(一)创造国际化办学的硬件和软件,进一步加强建设软环境,为高校国际合作交流的开展构建长效机制和制度保障
高校管理水平要向国际一流标准看齐,将外事管理融入学校中心工作,并健全学校外事工作领导体制和决策机制,修订完善各项外事规章制度,保障外事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实现学校外事工作管理制度化、科学化。高校还要不断与时俱进,在管理方式上不断创新,工作流程上不断优化,特别是在外事工作跨部门协同工作机制方面,强化外事部门对学校涉外工作的归口管理职能,可通过增加国际化建设指标对学院年度考核比重,特别是专业国际化建设这一指标,将其作为重要参考依据对学院给予年终激励性绩效津贴,从而充分调动学校院系主动加入对外交流的队伍。引导、鼓励学院系部和职能部门转变观念,调动其积极性,明确其在对外事务中的主体作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因为学院只有认识到国际化对促进学院长远发展的诸多作用,对其专业生存发展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才会积极主动参与。
202209162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