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职院校毕业生“慢就业”问题研究

2022-10-15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本文作者:许艳芳 刘艳秋 艾华 张艳华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32期 本文字数:2631

  [摘           要]  基于“三全育人”的背景,针对高职院校毕业生慢就业问题,首先介绍目前的研究现状,分析了高职院校毕业生“慢就业”这一现象,然后探究了高职院校毕业生“慢就业”现象的成因,最后研究了“三全育人”视角下高职院校积极应对毕业生“慢就业”问题的对策,旨在帮助高职院校毕业生顺利毕业、尽早就业,继而实现“保就业”与“稳就业”。
  [关    键   词]  三全育人;慢就业;高职院校;毕业生;应对建议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32-0061-03
   目前,高职院校毕业生“慢就业”的情况有上升的趋势,少则几个月,多达一两年,影响就业工作的推进,进而引发“就业是最大的民生”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我们有必要探究分析高职院校毕业生“慢就业”现象的成因、过程及影响,以此来引起多层面的关注,尤其是高职院校要加强对教育教学理念和实践的反思,相关政策的制定者在制定政策时要依据形势及时修改调整,以完善相关制度,从而帮助高职院校毕业生顺利毕业、尽早就业,实现“六保”之首的“保就业”和“六稳”之首的“稳就业”。
   一、本课题对已有研究的意义
   高职学生由于受学历的影响,就业范围通常是中小企业,而近两年中小企业发展缓慢,影响了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的数量和质量,随之带来更多的“慢就业”问题。针对愈发凸显的高职院校毕业生“慢就业”问题,国内目前已有的理论研究比较少。从实际研究价值看,已有的文献研究尚不够系统,本文从“三全育人”即“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视角在育人主体、育人过程和育人空间上着力,提出比较全面的有效解决我国高职院校毕业生“慢就业”问题的对策。国内对高职院校毕业生“慢就业”问题的研究还不够全面和系统[1]。本课题充分立足当下河北省高职院校毕业生“慢就业”整体现状,通过梳理研究,采用全方位以及多视角的方式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基于“三全育人”视角在新时代、新形势、新背景下如何有效缓解高职毕业生“慢就业”问题,努力建立就业工作新格局,为上级管理部门提供具有建设性的决策依据,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高职院校毕业生“慢就业”现象分析
   现如今针对“慢就业”还没有统一标准,普遍的观点是,它属于求职中的阶段性情况,通常体现于暂且不就业,有的大学生不再遵循以往的模式,不着急找工作,处在观望状态。根据相关的调查显示,很多人身边都有慢就业学生。“慢就业”是相对的,学生签约时间更加延后为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普遍情况。以河北省某高职院校2015年至2021年毕业生就业状况为例,经过黄金秋招季之后,到第二年三月就业率还没有超过30%。一些学生因为毕业压力大等因素,又被传统思想所影响,丢失很多就业机会,签约更晚。从“慢就业”现象来分析,既存在学生获取多个通知慢慢选的现象,也存在没有得到如意结果慢慢找的现象,有的学生还在犹豫要不要从事业内工作。2018年以来,该校对“慢就业”类型展开统计,结果表明“慢就业”的关键因素有拟升学、准备报考事业单位或者公务员、处于求职状态[2]。
   三、简析“慢就业”的影响
   毕业生出现“慢就业”问题,会影响到高职院校的就业率,而在对一所学校进行衡量与评估时,就业率属于非常重要的指标,所以学校应该采取一切可行手段避免出现“慢就业”问题。“慢就业”问题的出现,会造成企业不易招工,使得就业问题变得更加严峻,影响社会的和谐发展。同时,“慢就业”问题的出现还可能使子女和父母产生冲突,不利于家庭的和谐,另外,这一问题的出现会造成学生多次面试不成功,没有找到满意的工作,进而影响其自信心,有碍于其身心健康发展,进而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四、高职院校毕业生“慢就业”现象成因探究
   (一)高职院校方面的原因
   从招生方面来分析,高职院校社会地位较低,招录分数通常较低。并且伴随学校扩招,有的高职院校为引入优质生源,达到多元化教育,着重发展新兴专业,这样在资源配置方面有碍于传统学科发展,继而导致“慢就业”现象更为突出。从人才培养角度来分析,学生偏爱的岗位可能和社会经济建设所需不匹配,结构性冲突相对显著。很多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有着这样的情况,较为重视学术科研而不够关注实践运用,造成部分毕业生无法满足企业招聘要求。这和学校更为注重培养知识型人才相关,很多学生倾向于学术型,基于深造希望变得更加优秀,这样进入企业的综合型人才就较少。从就业方面来分析,一些高职院校缺少相应的就业指导,这是“慢就业”的主要成因。就业师资一般由就业老师和辅导员构成,他们缺少一定的实战经验,和大部分专业课进行对比,学科化构建差异突出。他们负责多项就业管理服务,缺乏一定个性化指导,在很多方面存在提升空间,比如服务质量以及实效性。并且对于高职院校的评价,就业率属于不可缺少的指标,社会大众较为重视就业率数据。所以高职院校会注重相关指标情况,比如就业率、基层就业、合同就业,这影响了学生自主择业。从用人企业方面来看,人才为企业发展的核心资源,不过回报周期较久,容易产生薪酬竞争力较低現象,无法引入高水平人才,最终进入这样的循环,用人单位发展不快,人才待遇得不到提高,引入人才难,这也可能导致“慢就业”。
   (二)社会方面的原因
   根据相关的统计,2019年至2021年毕业生依次达到834万、874万以及909万,呈现出递增的趋势,就业压力并未得到缓解。调查中有近七成的学生认为若毕业立即就业,竞争相当激烈,有着较大的压力,导致找不到如意工作。因为伴随毕业生变多,竞争也会随之变大,用人单位会向毕业生提出更高要求,,造成可能出现学生找不到岗位、用人单位找不到人这样的情况。

202210142315

相关文章:
  • 1 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融入思政教育的研究
  • 2 基于OBE理念的智慧对分课堂设计与实践
  • 3 基于OBE理念的车辆驾驶控制系统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与实践
  • 4 幼师生情绪调控能力问卷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 5 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模式下学业发展性评价研究
  • 6 信息化教学与PBL教学相结合在传染病学临床实习教学中的
  • 7 陕西省科研经费“包干制”推进策略分析
  • 8 中文版自我概念与认同量表(SCIM)的结构及信效度检验
  • 9 Matlab软件在大学物理课程教学中的辅助应用
  • 10 网络PBL教学在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及评价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