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表达感谢的方式与时机对高职学生朋辈群体指导互助效果的影响研究

2022-10-24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本文作者:金珞欣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34期 本文字数:2467

  [摘           要]  关注高职学生朋辈间交流指导、互助学习的研究情境,基于目标理论提出:当被指导者处于目标追求的后期阶段时(相比于初期阶段),指导者更可能将被指导者的目标进展、行为与成就的归属权划分给自己,从而逐渐疏于指导。同时,被指导者处于目标追求的初期(后期)阶段时,给予指导者基于指导效果(精力付出)的感谢与肯定,指导者更有可能继续认真地指导。
  [关    键   词]  朋辈指导互助;目标理论;目标追求阶段;心理归属权;感谢方式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34-0022-04
   一、引言
   朋辈学习对高职学生而言,是获取与交流信息、知识、经验的重要途径之一。比如,向高年级学生请教四、六级备考攻略,与成绩优异者沟通专升本、考研要领,以及听毕业生分享“如何在大学完成知识积累与能力提升”。
   学生自发的同辈指导、互助交流的学习效果,极大程度取决于处于指导、分享角色的所谓“朋辈指导者”是否会给予持续的高水准答疑、鼓励与指导。本文关注被指导者在目标追求不同阶段的感谢与反馈如何影响朋辈指导者持续答疑与指导的意愿与行为,从而对高职学生朋辈间指导互助的学习效果产生不同作用。
   具体而言,本文基于目标理论提出:高职学生不乏在特定领域积累了一定经验、达到一定成就、完成特定目标的“老手”群体,面对向他们请教的“朋辈新手”,乐于分享、答疑与指导。同时,在看到“朋辈新手”在其指导下向目标有效迈进时,“老手”能够从中获取相应的成就感等积极情绪。但是随着处于被指导者身份的“新手”逐渐趋近目标达成,处于指导者身份的“老手”难免产生心理与行为变化,比如“青出于蓝胜于蓝的威胁感与竞争感”,为了缓解这种负面感知,可能会对指导敷衍了事,甚至暗中给予反向指导。不過,被指导者在目标达成不同阶段的感谢与正向反馈,会影响指导者日后是否继续悉心答疑与指导。
   围绕上述问题,本文基于目标提出:当被指导者处于目标追求的后期阶段时(相比于初期阶段),指导者更可能将被指导者的目标进展、行为与成就的归属权划分给自己,从而逐渐疏于指导。同时,被指导者处于目标追求的初期(后期)阶段时,给予指导者基于指导效果(精力付出)的感谢与肯定,指导者更有可能继续认真地指导。
   本文观点为高职学生朋辈间的指导、交流与学习提供了一定实践意义。指导行为对于经验相对丰富的前辈而言,不仅可以带来积极情绪,还可能随着指导的深入带来社会竞争感等负面感受。因而,如果被指导者在目标完成的不同阶段能够给予差异化的感谢与反馈,将有利于消除指导者的负面感受,促进指导行为的顺利进行。
   二、研究问题
   (一)对比现有研究
   在追求个人目标的过程中,人们总能找到具有相似目标的人。以往研究表明,追求相同目标的群体的存在,会对个体的努力程度、自我调节和表现产生巨大的影响。尤其指出,在追求共同目标的初期,具有相同目标的群体会相互分享与交流,以促进彼此的进步。但当进入追求目标的后期阶段,与他人一起追求共同目标可能会导致损人不利己的破坏性行为的发生。这是因为尽管与他人追求相似的目标可以作为一种积极的支持来源促进成功,但在这一过程中也很容易产生比较,人们渴望在比较中脱颖而出。即使在追求个人目标的过程中,人们也不仅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而进步,而是要比别人取得更大的进步。
   不同于先前的研究,,本文的关注点是已完成特定目标,在目标相关领域具有一定积累的所谓“老手”与欠缺经验但具有相同目标的“新手”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否会对“老手”给予“新手”指导的意愿与行为产生影响。尤其本文的关注点在于高职学生朋辈之间的指导交流、互助学习。
   (二)引出研究问题
   许多高职学生,无论是毕业生还是在校生,都已在特定领域积累了一定知识、经验、能力或成就,如考研、英语、求职、运动等。这些学生乐于分享经验、指导在特定领域具有相同目标的朋辈新人(同学、朋友、后辈等),如攻克考研数学、考取雅思高分、通过运动减重5 kg、制作精美求职简历等。
   如果在其指导下新人也向目标有效迈进,指导者会有一定的成就感。但是在持续深入指导的过程中,作为指导者的“老手”面对被指导者“新手”的进步,心态与行为是否会发生转变?如产生竞争感?青出于蓝胜于蓝的威胁感?其中机制怎样?何时会产生如此影响?
   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基于目标理论聚焦于“朋辈指导互助”展开探讨。
   三、理论基础与现有研究
   (一)目标进展与目标承诺
   1.目标的动态调节
   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人们会考虑两个问题:一个是目标进展的程度,即与目标实现的剩余距离;另一个是目标承诺,即目标是否值得追求。人们要么将行为理解为朝着期望的最终状态的进步,也就是目标进展;要么理解为对理想的最终状态的认同,也就是目标承诺。
   目标进展与目标承诺也可以理解为追求一个目标的两种激励方式:第一种是激励在目标上取得的进展,并在目标阶梯上向上移动;第二种是参与目标的动机,包括追求目标时的享受、参与或重要性的体验。随之,人们要么在他们经历进展的目标之间取得平衡,要么强调他们感到认同的目标。

202210212205

相关文章:
  • 1 新课程杂志2023年2期作者目录
  • 2 新课程杂志2023年1期作者目录
  • 3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落实核心素养的路径与方法
  • 4 小学语文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渗透策略
  • 5 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中探究式学习法的运用
  • 6 生活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概述
  • 7 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经典阅读的实践策略
  • 8 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的改革方法
  • 9 论听障学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提升的策略
  • 10 小学低年级语文童话教学的优化策略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