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刘毅 丁兆云 刘斌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34期 本文字数:2650
[摘 要] 針对目前本科生实践任务单独或组队完成的情况导致组内分工相对分割,组间封闭,使得学员之间缺乏协作交流,无法有效发挥学员个体特长相互帮助学习的问题,在分组承担实践任务的基础上,引入自组织理念进行实践任务,通过设计自组织实践任务教学模式,增进组间协作交流,打破组间壁垒,利用分数奖励促进学生共享实践经验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员个体优势,帮助不同组学员共同成长进步,达到灵活高效协作配合学习的目的,提高学员的协作配合能力。
[关 键 词] 自组织;实践任务;组间协作;激励共享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34-0122-04
一、引言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新工科”研究与实践建设新要求,面向未来产业特点,注重培养高素质新型人才的科技创新素质和成果转化实践能力,为应对日益增长的创新人才需求,需提高教学水平。随着各行业新工科人才需求不断增长,将实践任务引入本课程教学,为提高学生自主思考的科学思维能力、高效实用的程序实现能力和开拓进取的创新能力提供了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成为课程教学建设的重点改革方向。在课程教学中设置实践任务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包括三个方面:(1)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建模的能力;(2)自己动手编程实践的能力;(3)应用实践结果反馈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具备掌握理论应对实际问题的能力。
分组实践任务是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掌握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点,提高自主思考和培养团队协作能力。目前,大部分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既定的分组模式完成实践任务,如三人一组或四人一组。学生自由组队或老师分组完成后,组员关系确定,各组选择不同实践任务分工实施[1]。给各组学生分配不同的实践任务有助于在任务汇报时分享不同任务完成经验,拓宽学生眼界,防止组间任务抄袭[2]。虽然分组实践任务模式已在许多课程中得到使用并积累了大量经验,但是分组实践任务模式仍然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实践任务分组后,组员关系相对固定,组间交流相对较少。以数据挖掘课程为例,不同分组的学生进行不同的实践任务,如关联规则挖掘算法、逻辑回归分类、贝叶斯分类和层次聚类等任务。各个实践任务内容相对独立,任务进行过程中,各组集中精力完成各组任务,组间交流较少[3]。
2.围绕实践任务目标,进行组内学生分工,组内不同学生任务相对固定。以“数据挖掘”实践任务三人小组为例,通常分工为文献调研收集方法选择、代码实现、报告撰写。不同学生根据自身分工完成任务,缺乏参与其他同学分工的积极性[4]。
3.缺乏有效的激励模式,提高学有余力学生帮助他组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学习能力与水平存在差异,学有余力的学生如果发挥自身特长,利用自己擅长的知识技能帮助他组学生指导解决问题,既可以增加自身学习经验,又可以帮助后进生更快解决问题。
本文针对以上本科生分组实践任务教学活动中存在的组内分工相对分割、组间封闭、缺乏协作交流等问题,在分组承担实践任务的基础上,引入自组织理念完成实践任务,设计自组织实践任务教学模式,增进组间协作交流,打破组间壁垒,利用分数奖励提高学生共享实践经验的积极性,达到灵活高效、协作配合学习的目的。
二、相关研究现状
实践任务采用分组模式完成已经在很多课程教学中得到了应用。将学生进行分组合作完成实践任务可以加强组内学生之间的交流,帮助学生相互促进学习,在实践过程中,锻炼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与能力,锻炼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任务完成后,采用翻转课堂的形式,让学生展示任务成果,提升学生的汇报表达能力。同时根据教师的点评与分析,发现不足之处,可以帮助学生转变认识问题的角度,弥补改进实践任务中遇到的问题[5]。江西农业大学根据分组模式的应用情况,发现学生综合能力提高与参与程度、任务设计合理程度具有关联性[6]。中山大学中文系将分组教学模式尝试用于普通话口语学习,允许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组队,可以加强学生的自主性,,提高课堂学习效率[7]。为了达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目的,基于目标规划法的分组策略,根据分组目标,采用目标规划的方法,建立分组优化模型,通过粒子群算法进行求解,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并进行了课堂实践验证[8]。学生对于以项目为导向的分组教学模式比较感兴趣,不仅可以提高理论认识程度,而且能够增强实践动手能力[9]。在分组实践任务完成后,还可以采用学生互评的方式,加强不同组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通过分享实践任务的形式,学习其他分组的任务完成过程与思维方式,促进组间任务经验借鉴[10]。
目前,大部分教学模式中的实践任务分组研究主要以如何合理对学生进行分组,提高各组学习效率为主,缺乏对分属不同组学生之间相互支援交流模式的探索。组间相互支援交流不仅可以发挥学生所长,还可以有效帮助后进生汲取更多的经验。
三、自组织分组实践任务模式
自组织分组实践模式是对现有分组任务模式的补充,目的是为了增强组内、组间学生的活力和创造力,本质上也是为了充分发挥学生个体优势特长和提高实践任务完成效率。自组织分组实践任务模式以实践任务为驱动,采用分组模式,在课程教学内容中选取不同的类型任务作为各组实践任务目标。实践任务不仅可以从教材实验中选取,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从各大相关竞赛中选取任务题目,发挥教学资源的最大利用价值。根据分组策略对学生进行划分,使各学习小组成绩均等,每个成员在小组内都有分享贡献的机会,增强每一位学生的参与感、责任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多方位全面发展。
202210212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