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林丽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34期 本文字数:2613
[摘 要] 职业学校一直以培养能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中级人才为目标,职校
数学课程任务是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职业发展所必需的
数学知识、数学技能、数学方法、数学思想和活动经验,形成在继续学习和未来工作中运用数学知识和经验发现问题的意识、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和工具解决问题的能力。此任务的完成依赖于数学文化在职校数学教学中的渗透,长期地、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影响。
[关 键 词] 职校数学;课堂教学;数学文化;数学育人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獻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34-0150-04
数学在形成人的理性思维、科学精神和促进个人智力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职校数学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提升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这就要精选课程内容,强调数学与生活以及其他学科的联系,注重数学文化的渗透。课堂教学作为学生学习的主战场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主动深挖教材,跨越知识层面,关注数学文化,对培育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无疑会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一、数学文化概述
数学文化观最早是由西方学者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随后的几十年间,国内也有很多学者开始研究数学文化。南开大学顾沛教授是国内较为系统研究数学文化的学者之一,他认为数学文化的内涵简单说是指数学的思想、精神、方法、观点、语言以及它们的形成和发展;广泛的数学文化除上述内涵以外,还包含数学家、数学史、数学美、数学教育、数学发展中的人文成分、数学与社会的联系、数学与各种文化的关系等等[1]。
二、数学文化在职校数学课堂渗入的必要性
(一)完成职校数学课程任务的需要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职校数学课程任务是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职业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数学技能、数学方法、数学思想和活动经验,具备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形成在继续学习和未来工作中运用数学知识和经验发现问题的意识、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和工具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一定的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增强创新意识[2]。数学是职业教育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是后续学习的基础和工具。数学作为一种工具被广泛应用到各个学科。数学文化所包含的思想方法及理论知识在实际生活的各个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改变职校数学课程学习现状的需要
就现状而言,很多职校学生数学基础薄弱、望“数”生畏,长期对数学缺少兴趣,甚至讨厌数学。大部分学生毕业后,如果从事的工作与数学关联不大,那么学过的具体的数学定理、公式和解题方法大多都用不上,久而久之这些数学知识都被遗忘了,所以有部分人认为数学是“无用”的。其实他们所缺少的数学素养,才是数学能带给人终身受益的精华[1]。
课堂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阵地,但大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常以知识的“灌输”为主要形式,以应试为主要目的,过于追求分数,将课堂教学目标简单地化为掌握某个数学公式、应用某种计算方法等,和学生一起寻求某种通法或者某类题目的解题技巧。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解题能力的训练,而忽略了渗透数学的文化内涵。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缺少沟通,学生缺少自主思考、实践、合作探究的环节,学生只能被教师“牵着鼻子走”,主体作用无处发挥。这些问题使得学生感受到的数学课堂是沉闷、难懂、枯燥无味的,长此以往,学生更加厌倦对数学的学习,数学课程任务难以顺利完成。
数学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著名数学史家、数学教育家M·克莱恩认为:数学在人类文明中一直是一种主要的文化力量,是一种理性精神。数学课堂教学任务不仅仅要完成数学知识的传承,更要注重数学文化的传承,,这才是能让学生有兴趣、有感悟的教育,也是我们数学教育工作者的理想追求。从文化的角度去传承数学、展现数学的魅力,“润物细无声”地让学生受到感染和启发,影响学生的思维品质和精神追求,发挥数学对学生终身发展的作用,这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最有效途径。职校的数学课堂需要数学文化的渗透。
(三)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课程改革也将数学文化作为一项重要的改革内容,强调数学课程的实施要与数学文化紧密结合,提出“数学课程应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在人类发展中的作用,逐步形成正确的数学观”。这在职校数学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实现数学文化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首先可以增强课堂的生动、趣味性,改变学生对数学课堂“沉闷、枯燥”的感受,从而更好地进行数学学习。其次在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展现数学思维、数学精神更有助于职校学生养成严谨、诚实等良好的品德,使学生在美育、智育、德育上都能有所收获。因此,职校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离不开数学文化的渗透。
三、在职校数学课堂进行数学文化渗透的方法
(一)情境设置史料化,借古论今,通过研学凸显人文价值
数学是人类古老的文明之一。《周髀算经》《九章算术》等都是中华民族智慧的体现。教师在课堂上要适时渗透数学文化,引领学生的价值观,凸显数学的人文价值。
情境设置案例一:二倍角公式
视频展示:今天的数学之旅,我们来到了中国国家博物院,这里正在举办中华史诗美术大展。下面请大家跟着导游一起参观。在这幅画中有很多数学的元素。大家请看这个图形叫赵爽弦图,出自《周髀算经》。它巧妙地利用面积证明了勾股定理,比西方国家早500年。2002年在北京举行的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标用的就是“赵爽弦图”。这是我们民族的骄傲,也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体现。
20221030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