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赵霜霜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36期 本文字数:2613
[摘 要] 基础护理学是高职护理
专业的重要课程,重在提升学生的护理常规技能,而基础护理学的教学方式之一就是實验实训。从基础护理学教学需要学生具备的护理素养以及实验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入手,指出在基础护理学实验实训教学中,教师可从营造情境式教学氛围、打造任务型实训课堂、构建案例型护理实训课堂、改革实验实训评价标准四个方面尝试改革,提高实验实训教学质量。
[关 键 词] 高职;基础护理学;实验实训;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36-0125-03
随着我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提升住院患者护理质量、改善医患关系成为当前医疗改革的重点。很多高职院校都开设了护理
专业,该专业涉及大量理论与实践知识,需要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护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升职业素养。而在高职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基础护理学课程尤为重要,包含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康复医学等内容。基础护理学强调以患者为中心,根据不同疾病患者在生理功能、机体代谢、心理状态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差异,采取针对性的护理策略,因此需要护理人员具备扎实的护理技能。实验实训教学是基础护理学课程讲授中常用的方法,通过模拟真实的护理现场,使得学生快速掌握护理基础知识。但是在基础护理学实验实训教学中仍存在一些实际问题,本文结合基础护理学实验实训教学情况,浅谈基础护理学实验实训教学改革策略。
一、基础护理学教学需要学生具备的护理素养
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大部分会走上护理岗位,担负起救死扶伤的光荣使命,其素质关乎医疗护理质量。一个好的护理人员需具备很多特质,比如,政治思想素质较高,能在护理中不断自我完善,在为病人奉献中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护理专业学生也需要具备很强的文化业务素质,因为在护理工作中需要了解各种医疗器械的使用方法,需要懂得各种理化知识,只有精通涉及医疗的各种知识才能深入了解医学和护理学各方面内容。护理专业学生还必须具备较强的心理素质,对于护理对象提出的各种要求都应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予帮扶,以高尚的人格忠实地维护病人的利益。最后护理专业学生需要具备较强的技能素质,如细致入微的分析、观察、判断能力,练就急救技能,通过患者的口述能及时获取较多的信息,为综合治疗病人提供通道。因此,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护理素养之后,才能在基础护理学实验实训中找准目标,才能由被动学向主动学态度转变。
二、高职护理专业基础护理学实验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对实验实训教学重视度不高
实验实训教学是连接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桥梁,学生在校只有具备较强的基础护理学操作技能,才能为校外实训或者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很多高职院校并没有意识到基础护理学实验实训教学的重要性,在课程设置上以理论知识为主,实验实训教学所占比重较低,实训室利用率不高。这种不重视实验实训教学的情况,导致很多护理专业学生虽然能掌握一些基础护理理论知识,但是在让他们独立处理问题的时候,往往束手无策,不知道从何入手,护理动手能力较弱。比如,在基础的“铺备用床法”实训中,增加该方面的实训内容,可以让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快速适应病房环境,知道如何铺床、如何根据季节变化调节病房温湿度。但是如果教师认为这些知识较为简单而忽视实验实训,可能会导致学生连基本的病房护理技能都掌握不了,进而带来紧张的医患关系。
(二)实验实训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得不到保证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师生的角色应该适当发生转变,教师要成为引导者和策划者,学生则应成为课堂的主人,基础护理学实验实训教学也同样如此。然而,我们发现,在实验实训教学中,实训的内容、方式以及情境问题等教师往往都已经为学生准备好,他们只需要按照实训步骤进行即可,很多实训内容没有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灵活设置,使得很多已经掌握该技能的学生出现重复操作,而动手能力差的学生却没有吃透护理技能,导致学生之间的护理技能差距越拉越大。比如,在基础护理学“无菌技术”实训中,实训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如何防止交叉感染,注意维护医疗环境卫生。在实训中很多教师采用的常规做法是将操作步骤全部告诉学生,包括无菌持物钳的使用、无菌容器的使用等,,而如果教师采用任务驱动的模式,将这些医疗器械的无菌操作方法以小组任务安排下去,那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提高很多。因此,基础护理学实验实训教学如何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应该成为教学改革的方向之一。
(三)演示教学代替学生动手操作
很多高职护理专业虽然设置了实验实训教学内容,但受限于软硬件条件,学生亲自动手的机会很少,很多实训内容教师习惯于通过演示的方式来进行,学生只需要跟着模仿即可,这种模式严重限制了学生的护理思维,制约了他们的发展进步。基础护理学的实验实训内容虽然比较简单,以增强学生的基础护理能力为主,但这些内容也是学生毕业走上护理岗位需要掌握的基本内容,如果学生不能亲自操作,那么对他们的影响会极大。比如,在基础护理学“鼻导管给氧法”实验实训中,实训的目的就是让学生熟练运用鼻导管提高患者动脉血氧分压和动脉血氧饱和度,增加动脉血氧含量,能快速纠正患者因各种原因造成的缺氧状态。由于实验实训需要用到鼻导管、玻璃接管、小药杯等,还需要让学生模拟病人,这都需要教师精心准备才能起到效果,因此为了方便,很多教师就选择了演示法,将氧气吸入操作步骤和要点通过课件或者亲自示范的方式演示给学生,最后只是让几名学生进行展示,大部分学生很难参与到实训中。基础护理学采用演示教学代替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模式,不利于学生护理操作技能的提升,需要进行教学改革。
20221106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