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小学道德与法治在智慧课堂环境下的教学策略研究

2022-11-13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本文作者:刘爱年 发表期数:新课程 2022年38期 本文字数:2562

   摘 要:现代社会,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素质教育的理念已逐步深入各个阶段的教学过程中。与此同时,学校的教学目的也不再片面地趋向于教授学生知识。智慧课堂改变了传统的教与学的模式,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将智慧课堂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基于教学数据,开展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育模式,不仅能够提高有效的互动、协作研究,而且促进了课堂教学的个性化。通过信息技术记录教学过程,实现了从成绩评价向课堂教学过程评价的转变,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基于此,就小学道德与法治在智慧课堂环境下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并针对此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课堂有效教学策略,从而真正实现小学课堂教学目标。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智慧课堂;运用;解决策略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智慧城市、智慧教育建设的推进,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云网络等信息技术越来越普遍,智慧课堂教学也成为一种新的趋势,即便在条件相对落后的农村,这几年国家对教育投入的不断加大,许多学校已开始大范围应用智慧课堂教学。小学道德与法治用可视化的信息在课堂展示,让学生在互动参与和情景模拟中接受教育,肯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以智慧课堂条件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为例,来探讨如何有效创造环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各种教学方法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不适应智慧课堂要求
   传统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比较枯燥,很难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有较简单的基础,基本元素接近小学生的实际生活。但是,由于人员、设备、技术等因素的影响,目前的教学状况不容乐观。教育思想仍然是应试教育思维,教师通过“学习—服从—记录”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在这样的教室里,学生处在被动学习地位,,很难有效地发挥智慧课堂的作用。
   (二)过于生搬硬套
   如果在教学过程中生搬硬套融入信息技术,将很难丰富课堂教学活动,达到情感融合,无法帮助学生搭建生活、道德和情感现实之间的桥梁,这导致课堂互动、沟通和学生评价的不合理。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新时代,教师需要更合理、更灵活、更充分地使用信息技术,加强多层面的互动。有效结合趣味性与实践经验,有效加强道德与法治课堂师生互动,加强经验交流和活动信息,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果。由于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使用的现代信息技术主要以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物理投影等主要设备。教师在使用新的信息技术时,不断在这些辅助设备之间切换,导致学生不积极参与师生沟通,可能会影响教学效率并浪费时间。
   (三)教师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认为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不如语文、数学、英语这些主课重要。所以,他们在授课过程中会选择那些没有实际教学经验的教师来教学小学道德与法治,因此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无法把握知识的重点、难点,因而就无法实现提高学生德治与法治素养的教学目的。
   二、智慧课堂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意义和可行性
   (一)智慧课堂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意义
   智慧课堂教育模式的关键概念之一是增强学生的创新应用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道德与法治时,必须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合理利用一切可用资源,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促进德育法治教育,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使学生能够获得丰富的知识。同时,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创新教育思维,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欲望,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综合素质,为培养学生未来成为多学科专业人才奠定良好基础。依靠信息技术及其平台的进步,智慧课堂能够全面、动态地跟踪学生各方面的学习,特别是学习效果和学习体验。这种筛选可以帮助教师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学、差异化的支持、数据和指导,使教师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制订合理的教学策略。
   (二)智慧课堂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应用的可行性
   1.更容易实现“以学生为本”的课程理念
   作为新时期教育改革的一部分,一些教育理念必须得到一些新技术的支持。“以学生为中心”课程的理念应该得到新媒体和新技术的支持,否则就难以实施。无论是基于PC的學习平台、基于网络的微平台,如媒体的微视频、微信和微博,还是多媒体软件,都可以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提供素材。教师需要充分利用他们的技能和潜力,结合信息技术,为学生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将抽象和模糊的知识形象化,帮助学生理解,提高学生学习小学道德与法治的积极性。在道德和法治学科中全面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理念,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综合性活动,旨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协作交流和主动探究。
   2.更贴近学生的实际需要,克服教学的困难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基于对学生的理解和分析发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通过观察、调查和访谈,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借助新的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将学生的一些个人信息、学习习惯、态度和选择纳入主要数据中。通过分析、比较、统计和综合,根据学生的学业状况,选择符合学生实际情况、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教育内容。教师需要收集主观数据,如学生的学习态度、对教学内容的偏好和掌握程度、隐藏价值观的倾向,并分析这些相关性,以便更好地了解学生学习、思维动态、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3.更容易实现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融为一体的“双赢”
   随着信息技术的出现,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出现,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开辟了新的前景,创新实践课,评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广泛参与。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微视频、微游戏的形式展示课堂上的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通过移动网络很快呈现,并发表意见。比如,教师要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将教学内容适当延伸到生活实践中,这有助于扩大信息的受众,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的认识。同时,信息技术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教师需要加快自身信息技术和能力的发展,使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产生更大的影响。

202211112135

相关文章:
  • 1 高校考试信息化改革
  • 2 现职军官培训课程“四位一体”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 3 单元主题下高职院校英语口语课堂表现性评估任务的设计
  • 4 课程思政背景下新工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析
  • 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文化育人工作路径研究
  • 6 机会识别对大学生创业行为的影响研究
  • 7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外影子教育研究综述及启示
  • 8 思政元素融入高等数学课程的研究
  • 9 思政工作与职业教育的创新模式与经验分享
  • 10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研究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