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借助情境教育培养小学生良好品格的实践研究

2022-11-17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本文作者:郭钰 发表期数:新课程 2022年38期 本文字数:2763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小学语文教学面临新的挑战,小学语文教师不但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而且要重视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的同时要对学生进行品格教育。教师通过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通过教师的语言描述仿佛身处特定的情境中,从而感受其中的思想情感,体会语言艺术的魅力,最终实现小学语文的素质教学目标。情境教学重视情感教育,通过情感教化学生。在语文教学中采取情境教学法,有助于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从而使学生积极参与语文学科的学习,进而养成良好的思想品格。
   关键词:小学;良好品格;重要性;方法
   良好品格包括诚实守信、忠厚正义、勤劳勇敢的态度,也包括自觉主动、坚忍不拔、做事果断的意志,还包括积极向上的情绪等,这些都是十分重要的品格。培养小学生的良好品格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者相互配合。情境教学法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深受学生喜爱的一种教学方法。小学语文课文具有较强的趣味性,教师借助音乐、图片和教学工具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文章的内涵,让学生仿佛置身其中。小学阶段的学生身心发育还不完善,更喜欢能歌善舞、语言风趣、思维敏捷的教师,喜欢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从不同角度展现与学科相关的道德知识。一方面能够丰富教师课堂教学的内容,开阔学生的眼界和思维;另一方面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小学生在情境教学中更容易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体会文章的核心思想,从而实现语文学习和品格教育的目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小学生的良好品格。
   一、培养小学生良好品格的重要性
   (一)良好品格是养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养成教育主要以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进行德育、培养良好品格为主,是小学生成长过程中完善人格的重要教育内容,有助于引导学生走好人生的第一步。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教导人寻求真理,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学会做人。”教师是肩负着立德树人重任的教育工作者,不但要为学生传道授业,更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品格[1]。一个人的良好品格不是先天形成的,需要后天的精心培养,需要教育的不断完善。
   (二)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决定的
   小学生正处于品格形成的重要阶段,这主要是由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决定的。俗语讲:“三岁知小,七岁知老。”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个性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必须重视对学生良好品格的培养。这个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尚不成熟、思维还不稳定,容易模仿他人进而形成错误的思想观念。
   (三)良好品格是今后发展的坚实基础
   哈佛大学的教授曾指出:小学生的道德和智慧应该从降生的第一天开始培养,因为小学生善于观察与模仿,很容易学习成人的行为,因此良好的品格远远超过聪颖的智慧。品格对一个人的命运和未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为学生的日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而要重视对小学生良好品格的培养。
   二、小学生品格教育的深层性内涵
   品格培养并非道德教育,品格教育不等同于道德教育。通常情况下人们认为品格就是道德。实际上,道德是通过善与恶的评价来约束人的行为习惯和思想价值的社会意识。人类在道德的范围内行动,其象征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导向,对人类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德育是提升学生道德品质的主要方式。良好的品格表现在学生的具体行为习惯中,例如,有的学生观察细致,有的学生大大咧咧;有的学生思维缜密,有的学生思维迟钝;有的学生情绪平稳,有的学生情绪极端等。品格是一种较为稳定的价值取向,决定了学生在面对和解决问题时采取怎样的措施。品格对个人价值选择和行为习惯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因此必须引导小学生树立良好的品格[2]。
   一个人如果每天以自我为中心,只考虑自己的利益,就会显得格局狭隘。内心不坚定没有方向的人在做事时就会显得不稳重、前后矛盾,缺乏风度。品格是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磨练出来的品行、风度和格局。良好的品格是指一个人在为人处世时具有大格局、高品位,能够将眼光放得长远。对小学生良好品格的培养,通常是指对学生品行、素质、道德的培养,使其达到相应的高度。
   培养良好的品格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时间的坚持,需要具备坚忍的意志。无论是前瞻性、坚韧性还是广阔的视野和深邃的思考,都离不开实践的磨炼。如果缺乏一定的认知深度,就难以形成价值认同,就很难从内而外地约束自身行为。小学生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要努力塑造大格局、大视野、高品质,为未来的长远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良好品格的培养离不开强大的能力,离不开个性化的创造。此外,,在培养小学生的良好品格时,要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引导学生端正态度,不要好高骛远、眼高手低。引导学生从自主学习开始,规范自身行为,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活动,为社会、为国家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脚踏实地地提升小学生的品格素养。
   三、培养小学生良好品质的方法
   (一)在情境教学中渗透德育,培养学生责任心
   教师在运用情境教学方法时,要提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在情境教学过程中落实德育是有效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途径,能够帮助学生养成高尚的人格品质,进而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借助多媒体教学创建生动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接受德育[3]。比如,教师在讲解人教版小學四年级《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时,在上课前准备与桂林山水有关的图片或者视频,在课堂上将视频展现给学生,让学生直观地体会到当地的自然美景,感受桂林山水的魅力。与此同时,教师要借助生动的语言,让学生在观赏风景的同时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从而使学生对大自然产生情感。除此之外,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任何事情都有强烈的好奇心。教师要认识到这一点,并借助合理的情境,让学生参与到情境中,使教学内容与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鸟的天堂》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依据文章的主要内容提出以下问题,如“世界上有天堂吗?同学们心中的天堂是什么样的?鸟会生活在天堂吗?鸟又是如何在天堂生活的呢?”然后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讨论。经过短时间的讨论,学生会总结出能使自己快乐的地方就是天堂的结论。与此同时,通过思考学生也会深切地认识到人与动物之间要平等相处的道理,这样人们才能拥有更好的大自然。如果人们的行为破坏大自然,那么也将会受到来自大自然的惩罚。总而言之,人在生活中要保护好一草一木,不能随意踩踏小草,这是每一个人应尽的责任。

gzslib202211112136

相关文章:
  • 1 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策略
  • 2 农村小学语文小班化教学的实施办法探讨
  • 3 画图策略在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
  • 4 英语绘本在小学六年级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5 教育游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6 在语言实践活动中发展小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能力初探
  • 7 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在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
  • 8 小学高段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现状及对策
  • 9 指向计算思维培养的小学图形化编程教学案例研究
  • 10 前置性学习在新课标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