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落实德育,提升小学班主任管理质量

2022-11-19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本文作者:闫晓东 李晓蓉 发表期数:新课程 2022年38期 本文字数:3015

   德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班级管理思想和方式,更注重从培养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层面出发,尽可能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扫除每一个学生心灵上的尘埃,展现学生个体的人格魅力,从而提高班级管理的整体水平。围绕这种全新的班级管理理念,小学班主任需要摒弃自己以往的管理观念和方法,在日常的班级管理活动中多践行德育管理的教育目标,利用民主、自由、宽松的教育氛围影响班级的学生。同时,从思想认知上提高学生个体的自觉、自主意识,实现“学生当家作主”的自我管理模式,提升班级的管理质量。
   一、转变德育观念,提升班主任管理质量
   我国开展“立德树人”教育改革之后,更加关注教师队伍整体的德育水平,要求在职的教师不仅要学科教学专业能力过硬,还需要具备优良的师德师风,这样才称得上是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管理工作的执行者,其自身的素质素养直接影响德育在班级管理中的实施效果。采用落实德育的方式开创班级管理的先河,第一步要做的就是提升班主任自身的综合
  素质。
   作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在做好一个班级的管理、组织、协调等本职工作之余,还应该具备专业的德育水平和高尚的职业道德责任心。比如,在自身德育素养内因的提升方面,班主任可以结合当下德育的最新理念展开学习研究,转变自身的德育观念,创新符合当代学生德育性质的班级管理手段,并在之后的实践活动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德育能力,形成管理、思想双层面的教学相长。比如,在实际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可以从德育的角度出发,在完善班级管理、加强人际沟通交往、提升学生德育水平等方面组织开展具体可行的班级管理活动。站在心理学的角度重新探究师生之间的关系,营造和谐、公平、自由的师生相处氛围,给予学生各种形式的心理关怀,通过鼓励、指导等方式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各种问题。
   二、开展德育体验,提升班主任管理质量
   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形象思维阶段,他们不喜欢长篇大论的说教式管理方式。因此,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可以立足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发展特点,设计一些让学生体验的德育活动,让学生观看、操作、感受之后,透过现象发现背后隐藏的道德内涵,从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约束自我的言行,帮助班级形成健康的班风班貌。
   在组织班级活动的时候,班主任可以利用一些学校组织的节日活动,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体验式德育活动,这样就可以在丰富班级管理活动的基础上让学生接受良好的德育熏陶,同时也让他们从这些德育活动中获得启迪,养成良好的品德和习惯。通过这种德育体验教学活动的开展,学生可以养成自己整理内务、书包等生活习惯,在班级卫生管理中也能形成自觉自主的良好意识,对班级的卫生环境管理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三、整合学科内容,提升班主任管理质量
   在实际的工作中,很多班主任不仅是班级的管理人,也肩负着一些学科的教学工作,如数学、语文、英语等。所以,要想提高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质量,可以想办法依靠学科整合中的德育内容,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渗透德育,帮助小学生实现健康的发展。
   比如,在语文教材中包含很多有关集体主义、生命教育等方面的文章。所以,如果班主任是语文学科的教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发挥自己学科教师的德育优势,针对目前班级中存在的一些管理问题,结合具体的教材内容实施德育。以班级管理中个别学生“自私”的个人主义思想为例,班主任可以在语文教学中结合一些弘扬集体主义、关爱同学等故事素材,采用情境教学法、多媒体教学等方式,引导学生挖掘这些小故事中隐含的德育内容。同时,将课本中出现的故事情节与班级中常见的一些学生的表现结合在一起,同学生一起讨论遇到这种情况应该如何做才是正确的选择。或者遇到这种情况,班主任可以和班级的其他学科教师形成互助合作的关系,在空余时间研究各学科的具体教学内容,然后对应班级中最近出现的管理问题与任课教师私下商讨。学科教师可利用课堂教学的机会,,将班级的一些管理问题渗透到学科教学的过程中,尤其是像道德与法治这样的德育教学学科,其中更是包含了同学相处、互帮互助、珍惜生命、爱护公共财物等与班级管理有关的德育内容。
   四、突出隐性教育,提升班主任管理质量
   相对于显性教育而言,隐性教育属于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一种创新性教育管理模式,重在从学生的价值、情感、心理、意志品质等方面入手展开班级管理教育工作。隐性教育具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优势,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班级管理建设方面的一些难题。
   第一,给予学生人性关爱。在之前的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经常给学生一种严肃、苛刻的印象,很多学生对班主任有一种不自觉的敬畏感,遇到事情或者困难也不敢和班主任开口。在落实德育班级管理模式下,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四有”教师,班主任要改变之前高高在上的管理姿态,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学会与学生共情,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落实关爱这种德育的核心目标,促进学生德育品质的发展。比如,改掉之前“用成绩论英雄”的评价方式,认可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针对不同学生的性格、兴趣、心态等特点,给予他们人文关怀。以目前班级管理中比较重视的生命教育为例,在提高班级中学生心理健康管理方面,班主任可以采用一些学生喜欢而且容易接受的心理互动方式。如搭建“秘密树洞”倾诉平台,鼓励班级中的学生遇到问题养成找老师帮忙的习惯。针对很多小学生不愿意倾诉,或者不想让老师知道自己是谁的这种心态,班主任可以在线上平台中公布自己的邮箱地址,学生可以匿名投递信件倾诉自己遇到的问题。班主任收到倾诉邮件后,从学生的心理角度出发,帮助他们分析问题,引导他们走出生活、学习方面的困境,做一个学生尊重而且信任的班主任,这样学生的心态也会在班主任的帮助下越来越好,班级的精神风貌也会变得积极向上。
   第二,给予学生赏识鼓励。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关键期,他们天性敏感,面对班级的一些活动或者同学的言语会产生各种消极的情绪,这种情绪会严重影响学生参与集体活动的积极性,不利于班级集体主义意识的形成。遇到这种情况,尤其是班级中一些具有性格、心理、能力缺陷的学生个体,班主任更要给予他们必要的赏识教育。赏识教育作为德育的重要组成因素,可以体现班主任的师德品质,所以,在一些班级活动的開展过程中,班主任要善于发现这些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采用“物尽其用”的教育管理方式,帮助这些学生构建强大的自信心,从而促使他们更主动地参与到班级活动中。例如,班级中有些学生的学习成绩不理想,但是他们在艺术、体育或者组织方面具有各种优势。遇到这样的学生,班主任可以放大学生身上的这些优点,委托他们担任与之对应的班级职务,或者鼓励他们参与各种对应的公开性活动。班级中有的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但是非常喜欢体育运动,班主任就可以在运动会、校园体育比赛中鼓励这些学生登场,通过他们擅长的领域帮助他们重塑信心。同时,班主任可以带领班级中的其他学生为他们加油鼓劲,并给予他们恰当的激励:“体育赛场上的你,非常耀眼,希望在学习上你也能再接再厉,成为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这种鼓励性表扬方式,可以让这些学生看到自己身上可能存在的潜力,从而投入更多精力在学习上,实现学习上的“逆袭”。

gzslib202211192239

相关文章:
  • 1 高校考试信息化改革
  • 2 现职军官培训课程“四位一体”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 3 单元主题下高职院校英语口语课堂表现性评估任务的设计
  • 4 课程思政背景下新工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析
  • 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文化育人工作路径研究
  • 6 机会识别对大学生创业行为的影响研究
  • 7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外影子教育研究综述及启示
  • 8 思政元素融入高等数学课程的研究
  • 9 思政工作与职业教育的创新模式与经验分享
  • 10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研究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