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马媛 发表期数:新课程 2022年37期 本文字数:2555
摘 要:科教兴国是我国的基本战略之一,
农村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主要短板。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基础教育水平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教育资源在总量和分布的均衡情况方面也日趋合理。总体上来看,“教育公平”正在从发展目标逐步变成现实,但在
农村贫困地区,教育资源短缺、教育水平落后的情况依然比较严峻。作为教育体系的必要组成部分,农村幼师队伍建设正面临着一系列现实难题。聚焦农村贫困地区的幼师队伍建设现状与问题,先是回顾了我国幼师队伍建设的历史经验,进而以此为借鉴,探讨分析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幼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和难点,并提出优化贫困地区幼师队伍建设的主要思路。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农村贫困地区;幼师队伍建设;优化策略
乡村振兴,文化先行。随着人口形势的日趋紧张,农村贫困地区的衰落、衰败现象更加严重,其根本内因在于教育缺失引发的乡村贫困代际传递。加强教育,是扭转乡村颓势的长远策略,也是促进国家各地区均衡发展、如期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战略。教育体系的完善,既包括正规学龄范畴内的中小学教育,也包括学龄前的
幼儿园教育。作为教育的启蒙时期,学前教育对农村青少年的成长发挥着更关键的作用,完善幼师队伍建设,是改变贫困地区教育现状的重要途径。
一、我国幼师队伍建设历程及相关启示
(一)幼师队伍建设历程
总体上来看,我国幼师队伍建设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分别是奠基阶段、恢复阶段、快速发展阶段。
1.奠基阶段(1951—1965)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师资力量匮乏,是当时面临的首要教育难题。1951年,第一次全国师范教育会议召开,首次提出“正规师范教育和短期培训相结合”的
教师队伍建设方针,为幼师队伍的快速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指导理论体系,幼师建设逐渐步入正轨。前两个五年计划的顺利完成,显著改善了整个社会的物资供应,也为幼师队伍的按计划扩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1951年到1965年,我国幼师队伍在从业数量和学历水平方面,均取得了明显进步,人数方面,符合国家标准的幼师数量从1951年初的0.2万人上升至1965年的6.18万;学历结构方面,仅1955年到1957年,拥有中等学校学历层次的幼师人数,即从2万人上升至3.5万人。
2.恢复阶段(1978—2001)
1978年,发展停滞多年的
幼儿园教育体系建设进入了恢复阶段。有赖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奠基性建设,到1979年,我国专业幼师类师范院校已有22所,高等院校数量的增加,保障了幼师队伍建设的专业性和持续性。从1980年到2001年初,我国教育部先后出台多份指导性文件,对发展中的幼师建设进行规范指导。其中,1989年的《幼儿园工作规程》,首次对幼儿园各岗位人员的专业资质做出明确要求,,1993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教师法》将幼师的师范学历,以教师资格的形式,列为从事相关教育行业的硬性标准。经过长达20年的稳定恢复,我国幼师队伍的学历层次快速提升,到2000年,具备中等师范及以上学历的幼师,占比已经接近90%,在这个过程中,日趋完善的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体系发挥了积极作用。
3.快速发展阶段(2002—现在)
以2001年12月成功加入世贸组织(WTO)为重要标志,我国经济和教育事业几乎同时步入快车道。截至2019年,我国专职幼师数量已达到276万人,在从业人数快速扩展的情况下,学历结构也始终稳定在专科水平以上。学历、职业水平、数量的三重提升,与幼师经济待遇的改善,共同构成了该阶段的主要发展成果。
(二)优化幼师队伍建设的历史经验
结合我国幼师队伍建设的基本历程可以看到,促成我国幼师队伍建设迅速取得阶段性成果的成功经验,体现在三个方面,分别对应制度导向、核心方法和物质保障三个层面。
1.发挥制度化常态保障优势
一系列制度法规的完善起到了根本的指导和保障作用。与幼师职业发展、幼师培养相关的部门文件,为相关院校和行业制定发展规划,循序渐进地完善实施幼师培养流程,提供了重要尺标。幼师准入门槛的法规化,从入职源头保障了幼师行业的基本水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次托幼工作会议,为包括幼师执教规范在内的幼儿园各方面运作提出了翔实、可行的要求。
2.师范教育和职后培训相结合
幼师培训方式和培养难度,影响着幼师队伍的持续扩充以及整体水平的稳步提升。依托职业师范教育和职后培训相结合的培养方式,有力缓解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教师资源极度贫乏的现实[1]。幼儿师范、普通师范幼師专业、高等师范幼师班的职业教育梯队,使科学的幼儿教育理念得到有效普及;而定期化的在职幼师培训,则有力提升了幼师的工作经验和专业素养。历史发展经验证明,职前职后培训相结合是我国迅速扭转幼师队伍薄弱情况的主要方法论。
3.注重教师待遇和地位改善
尊师重教,是我国的优良传统,也是科教兴国战略得以实施的内在要求。确保教师待遇的持续改善,在全社会树立起尊重教师行业的良好风气,是确保教师队伍持续扩大,教师水平不断提升的外在动力。自1953年以来,我国相关部门围绕提升幼师待遇的议题,出台了一系列部门决定。从政策层面,指出了改善幼师福利的总体方向。在具体实施上,明确提出“保教人员待遇不应低于区、街生产人员一般水平”的重要原则。
二、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的农村幼师队伍建设
(一)乡村振兴战略概述
乡村振兴战略是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七大发展战略之一,也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纲领。在2018年1月正式出台的《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对战略实施相关的经济基础、主要举措、发展目标做出一一说明,其发展目标涉及农村特色化经济建设、农村文化弘扬、农村教育普及等多个重要方面。该战略的实施,对于缩小城乡发展差距,缓解农村贫困地区“空心化”情况,以及从根本上扭转乡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具有重要意义[2]。
gzslib202211192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