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双减”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2022-11-22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本文作者:严莉莉 发表期数:新课程 2022年37期 本文字数:2474

   所谓“双减”(double reduction)指的是既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又减轻额外的校外培训负担。“双减”是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于2021年暑假出台的相关政策,其目的是让教育回归本真,让学生获得真知。“双减”政策的提出不是给学校减轻责任,不是给教学减轻质量,不是给学生减少成长。相反,是通过加强课程教学常规管理,努力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严格控制各门功课的作业量,加强中小学生的作业管理、手机管理、课外读物及身体健康管理,保证学生享有充足的睡眠时间,在此基础上,真正做到“减负提质”。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双减”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大数学教师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新的发展机遇,那么,我们怎样才可以真正实现国家提出的“落实‘双减’,减负增效”这一伟大的教育目标呢?本文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从改进备课方法、改进课堂结构、改进教学方法、精准帮扶这四个方面入手,阐述了如何在当前的“双减”背景下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一、“减负增效”的前提——改进备课方法
   (一)认真解读课标,深入钻研教材,找准教学目标
   “双减”后,学生课后的作業时间明显减少了,这就意味着一部分数学基础知识的巩固目标需要在课堂内达成,这无疑是对广大数学教师的一大挑战。只有教学目标清晰明确,数学课程教学设计才能够正确。小学数学“三维目标”下的知识目标“知识与技能”是新课程的主要目标,作为课程教学的基石,仍被《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放在了首位。另外两个目标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特征。三维目标的确立为基础教育顺应时代发展做出了科学的目标定位。对此,教师要不断加强学习,提高教材研读能力,这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和学生学习质量的关键所在。
   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应遵循以下原则:学生为主体原则: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学习结果原则:教学活动的结果才是教学目标的陈述对象,而不是教学过程或手段的描述;具体性原则:教学目标的陈述应是具体的,而非抽象的,所以要找出其外在的表现形式,以利于观察和测量,也利于教师在具体教学中更容易操作;层次性原则:要反映学习结果的层次性,即在认知领域应反映出记忆、理解、运用、评价、创造等不同层次。
   教师要在准确地理解数学教材、充分地了解自己学生的基础上,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编写教案。要将每一堂课都看作一部长篇连续剧中的相对独立的一集。要让学生对每一集连续剧都爱看、都有所收获,,教师就首先要处理好上课“脚本”。要考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现状、个性特长、情感态度等,充分研究数学教材的目标要求及其重难点,进行课堂场景的设计、安排,写出“分镜头剧本”,搜集与课程相关的教学资料,并且准备好适当的教具。
   (二)创设数学教学情境,让学生走进生活
   有效的课堂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键在于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教师可以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创设一些灵活的、富有生活情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亲身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必然存在许多数学公理与概念的基本原型。为了加强学生对数学公理、概念的进一步理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寻找存在于自己身边的数学原型,举例说明数学公理、概念。这样既可以激活学生身边的课程资源,又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对数学公理、定理、概念的理解。
   例如,在学习“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与“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一数学公理时,教师可以为小学生创设一个富有生活气息的教学情境:大家看看在自己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用到“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与“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对于前者,学生一般都可以很快就说出实际生活中的一些事例。例如,晒衣服拉起一根绳子时可以用铁钉固定绳子的两端;家人测量地板尺寸时要拉着皮卷尺等。而对后面“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一公理,学生的生活感受更多、更深,例如,绿化带的转角处草坪常常会被人踩出一条路来;从自己家到超市与菜场有几条路都可以到达,自己和家人一般都会挑近路走,这个近路要么是直线距离,要么弯道小些,即使需要绕道,也会选择相对近点的、部分直线距离;足球场上罚点球时,大家都会尽量选择最近的直线射门。这些都是数学公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但作为教师的教育起点可以高于学生:乡村修路一般都会去弯取直,缩短距离,把原来的弯路改成直道,这样可以节省许多筑路材料等。
   二、“减负增效”的基础——改进课堂结构
   (一)改进课堂结构,提高课堂实效
   在“双减”背景下,积极改进课堂结构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一些教师在设计数学教学时,注重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和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这不失为一条好的教学经验。但是如果教师在课堂设计过程中忽视了课堂的有效性,那就难免导致课堂活动流于形式。如此,不但学生的数学基本能力无法得以培养,而且教师的课堂教学目标往往也难以实现。对此,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灵活地安排课堂教学的环节,尽可能去掉一些可有可无的教学环节,让我们的数学课堂结构显得更合理、更科学。只有这样,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才会实现低负高效。
   “三段六步”教学结构是把学生视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积极交往,教学相长。一般情况下,课内要求教师讲解和例题演算时间约三分之一,给学生课堂练习时间约不到三分之二,剩余一点时间灵活掌握,教师可以根据班级教学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合理地安排课程教学课堂结构,合理分配好课堂上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先后顺序及其运用时间。我们可以在传统的课堂结构的基础上进行积极探索、有效改进,依据当前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数学学习现状,最大限度地把握好课堂教学的最佳时机,合理调配、调整各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做到精讲精练,少讲多练,讲练结合,达到课堂结构的最优化,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佳化。

gzslib202211192239

相关文章:
  • 1 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融入思政教育的研究
  • 2 基于OBE理念的智慧对分课堂设计与实践
  • 3 基于OBE理念的车辆驾驶控制系统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与实践
  • 4 幼师生情绪调控能力问卷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 5 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模式下学业发展性评价研究
  • 6 信息化教学与PBL教学相结合在传染病学临床实习教学中的
  • 7 陕西省科研经费“包干制”推进策略分析
  • 8 中文版自我概念与认同量表(SCIM)的结构及信效度检验
  • 9 Matlab软件在大学物理课程教学中的辅助应用
  • 10 网络PBL教学在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及评价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