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管殿芳 发表期数:新课程 2022年37期 本文字数:2582
尽管
数学具有趣味性,但大部分学生在学习
数学时仍倍感压力。原因在于数学知识点较为抽象、不易理解。教师应引导学生以形象的方式理解抽象的数学问题,才能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对小学数学教学而言,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去阐述概念,有助于强化学生的理解。尤其在素质教育普及后,教师更应注重数形结合教学方法的落实,以便为学生创造优质的学习平台,让学生具备自我提升的机会,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小学数学教学应用数形结合思想的必要性
部分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非常轻松,但实际上与学生的智力水平并无多大关联,而是学习方法更加高效。比如,数学知识点的抽象性令很多学生感到棘手,解题效率十分不理想,这是因为他们难以灵活地变换思维。而通过数形结合可以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对于已形成数形结合思想的学生,具有更多学习优势,也就使数学成为他们的强项。为了提高数学学困生的成绩,教师应让每位学生都掌握数形结合的方法。另外,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感悟,教师可借助多媒体平台呈现抽象的数学知识点,多媒体具有直观、生动的特征,能以图片或者视频取代文字的表达方式,使知识点的理解难度得到降低,从而提升学生数形结合的能力。
二、小学数学教学应用数形结合思想的意义
(一)激发小学生的求知欲
很多学生面对抽象的数学知识点表现得比较畏惧,这不仅与他们的理解能力有限有关,还和他们缺少数学求知欲有关。因此,求知欲能生成强大的动力,让学生面对学习疑难时由最初的“打退堂鼓”变为毫无畏惧,并且有助于学生形成数学思维。求知欲与好奇心有很大的关联,教师不妨运用数形结合的教学思想,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小学生对形状的兴趣远高于对数字的兴趣,而数形结合思想注重强化数字与图形的结合,使学生在静态或者动态的图形中产生探索欲望,从而为学生形成思维能力创造条件。
(二)提高小学生转化数形的水平
很多师生片面地将数形结合思想视为一种概念,殊不知数形结合更是一种思维方法,能让学生对数学抽象知识进行快速而准确的理解。在数形结合思想的影响下,很多学生改变了对数学枯燥、无趣的看法,深刻了解数学学科的魅力。为了让学生快速理解抽象的知识,能成功转化数与形,教师应在课堂上渗透数形结合理念,使原本抽象的知识点变得更加生动,帮助学生成功构建知识框架,更加高效地解决数学问题。
(三)强化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数形结合是一种思维能力,要想在数学学习中正确应用这种能力,首先学生应了解数形结合理念,掌握运用数形结合方法的技巧。数形结合思想使很多学生受益,不仅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还强化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所以数形结合的作用是比较广泛的。学生如果能在自己的思维理念中贯彻数形结合思想,能令数量关系更加形象化,这对学生学习其他课程也有诸多益处,在解答其他科目问题时,变得更加游刃有余。
三、小学数学教学应用数形结合的策略
(一)以形助数,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数学几乎伴随学生的一生,拥有良好的数学素养非常重要,而这些素养需要在小学时期培养。因此,数学教师在讲解丰富的数学知识点时,为了降低抽象难度,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应在课堂贯彻数形结合思想,从而让学生理解概念和定义的过程更轻松,实现“以形助教”。
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认识分数”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了解分数的含义,如学生在课前准备一张白纸,沿对角线对折后,得到两个新图形,每个新图形的大小相当于原图形的■,这就让学生对■的概念有了初步认知。按照这种方法继续折叠一次,学生将得到4个图形,每个新图形的大小相当于原图形的■,如此一来,原本抽象的概念变得形象化,使学生对分数概念有了准确的理解。再以“运算”教学为例,数的运算比较抽象,这让学生对运算规则理解得比较片面。作为教学难点之一,学生需要准确了解运算的意义,这时可以借助数形结合思想。
再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学为例,教师可借助图形展开教学,即“以形思教”。为了让学生对解除的过程有清晰的了解,教师可以组织实践活动,在调动学生感官的同时,帮助他们构建完整的认知框架。比如,借助多媒体播放相关课件,学生在观看视频中展示操作时可以自己动手实践,让学生准确地理解“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掌握该章节蕴含的运算知识,,并且对相关的运算法则进行灵活的运用,如此能避免死记硬背的机械式学习法,提高学习的高效性。
(二)以形代数,助力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以形代数”解题法非常适合小学生应用,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问题,使解题思路变得更加简单,提高解题的准确率。尤其对于数学学困生而言,能提高他们的数学兴趣。比如,二年级学生对数的意义理解的比较片面,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可以结合数形结合进行教学。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千以内数的认识”教学为例,为了让学生对数的单位和十进制关系有准确的了解,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准备学习工具算盘,然后带到课堂。算盘比较立体,可以让学生一目了然,在立体图形不断变化的过程中,使学生对数字1~1000的变化有清晰的了解。很多数学符号与语言都具有抽象的特征,很考验学生的理解能力,借助图形进行呈现,为学生准确理解知识创造条件。
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为例,教师让学生提前准备一张白纸,和同桌一起通过动手实践,获得大小相同的白纸,再或者让三名学生共同分享一个苹果,询问学生每人可分得多少苹果,该如何表示?再以“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为例,在生活中经常能看到小数的影子,如学生在购物时,很多商品的价格都不是整数,学生通过肉眼观察便能初步了解小数的意义。数形结合思想还能帮助教师提高计算教学效率,如以“两位数乘一位数”教学为例,教师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乘船图片,一条船有30人,共有4条船,通过图形,使学生对计算原理更加了解。再或者教师在黑板上用圆圈代表人,每排圆圈有15个,代表15个人,共有5排圆圈,然后列出相关竖式,询问学生是否理解每一步的含义,这样能加快学生对计算本质的理解。
gzslib202211262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