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策略

2022-11-29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本文作者:王铁梅 发表期数:新课程 2022年37期 本文字数:2788

   摘 要:“双减”政策对小学数学作业提出了新的要求,要着重考虑到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及特点,不要以题海战术完成小学阶段数学教学任务,要认真研读“双减”政策,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设计数学作业,力求照顾到每一名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其都能在分层作业设计中获得学习自信心,找到学习成就感,进而对数学学科产生学习兴趣。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转变以往的数学作业设计思想,转而从学生能力和教材内容上双重入手,合理设计,最终助力每一名小学生都起跑成功,提升个人能力。
   关键词:“双减”;小数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策略;兴趣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这门逻辑性较强、抽象性较强的学科迎来了新的教学改革,除按照“双减”要求将课堂教学模式优化外,还需要对数学作业进行分层设计,以便于学生在完成课堂知识后,可以有更适合的课后作业助力其复习和巩固相关知识内容,进而学有所用、学有所成。针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需要根据作业形式、知识难度、题目数量、作业内容以及明确作业设计目标等多个方面进行整体思考,作业分层设计,从而将因材施教真实落地,将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使其获得学习自信心,进而有效提升数学学科成绩。
   一、重视分层作业设计形式,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
   重视分层作业设计形式,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这是基于当前小学生完成作业积极性不高而提出的作业设计思想。在“双减”背景下,这一教学思想又一次被提出,并且需要小学数学教师落实到位。通过调查发现,当前小学生对作业的布置形式有诸多想法,希望教师不要总是布置一些书面作业,若是有一些可以不用书写,通过口头或者实践练习就能掌握知识点就更好了[1]。基于这样的学生意愿,数学教师可以将作业设计形式进行分层设计,如口头作业,主要需要学生与学生间互动讨论或者学生回到家中寻求父母的配合来完成,这时,教师需要重视与家长做好沟通工作,并将家长配合完成的签字确认作业单收集整理;实践性作业更多是一种操作性作业,主要需要学生将当天所学数学知识进行实践验证,并向教师说明实践结果;书面作业是常规性作业,主要是帮助学生规范书写,锻炼解题能力。这时教师需要明确一点,不可以过多地布置重复性作业,增加不必要的作业负担。如在学习完“克与千克”这节知识点后,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将作业形式设计成三种,第一种是口头作业,学生需要向父母讲述当天学习的“克与千克”的知识点,并以家中的一些物品进行重量辅助说明。第二种是实践性作业,这需要学生将选择的物品进行实际称重,明确具体的重量,以此有效驗证课堂中学习的相关知识点。第三种作业是书面作业,主要考查学生的单位换算能力,需要学生完成资源评价中配套的练习题,为提升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教师结合教材挑选习题,确定最终的作业内容。上述三种分层作业形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特点和兴趣爱好自行选择,可以选择其中的两项,也可以选择三项。作业选择权在学生自己手中,学生主观学习能动性被充分调动,其会在兴趣的激发下自然选择作业形式完成作业,并充分掌握知识点,这时,学生的作业完成效率也会明显得到提升。
   二、重视分层作业设计难度,提升课后作业完成实效
   重视分层作业设计难度,提升课后作业完成实效,这是基于“双减”政策要求提出的作业设计思想。当前小学生学习能力还处于培养提升阶段,这个时期的作业设计主要着重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完成作业习惯,对数学学科学习产生持续学习兴趣[2]。因此,作业设计难度要适中,不可难度过大,从而使学生作业完成效率和质量都降低,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作业设计难度也不可过低,导致学生认为数学学科玩玩就可以学会,产生骄傲心理,同时过低的作业难度也将使作业失去价值。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难度时,要综合考虑班级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及特点,有效控制作业难度。如“数学广角”中的“鸡兔同笼”知识点学习完成后,教师需要明确学习这个知识点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其养成良好的数学思考习惯,设计作业时,需要考虑的是题目是否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想法,是否可以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培养锻炼,是否可以助力学生掌握知识重难点,是否考虑到班级内所有学生的学习能力。为此,在设计作业时,可以将作业分层设计,第一层难度一般,只要学生掌握图形推理法和公式法就可以轻松做出。第二层难度加大,但属于中等难度,需要在掌握前两种解题方法的同时,会一些简单的数形结合知识,可以将“鸡兔”组合成一个集合体,继而做出正确答案。第三层难度会比第二层稍增加一些,需要学生进行思考,学会逆向推理,进而将三种动物组合的“同笼”方式组合问题解决。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能力特点选择习题练习,并且随着正确率提升,学生可以进行高一层难度习题挑战,不断激发学生的挑战精神,促进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有效提升课后作业完成实效,体现作业价值。
   三、重视分层作业设计目标,强化学生完成作业自信
   重视分层作业设计目标,强化学生完成作业自信,这是基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而提出的作业设计思想。小学生能力不同,对作业的完成水平和完成质量也各不相同。通过调查问卷可以知道,学生经常会问到为什么教师提问的都是我不会的,布置的作业都是我不熟练的。从此可以看出,学生的作业完成自信并没有建立,导致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总是处于被动状态,心理承受一定压力,导致学生不能以已经掌握的知识去解决自己不熟练的作业类型。基于此,在“双减”背景下,教师需要有效控制作业量的基础上,将作业设计得更有目标性,更具科学性[3]。如学习完“多边形面积计算”相关知识后,教师需要明确这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学生的作业完成质量肯定存在差异性,基于此,需要教师按照班级中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作业,从而使学生的作业完成自信心有效建立。一部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较强,教师可以将面积计算的作业设计为需要学生进行图形切割完成的作业,一部分学生的公式熟练应用能力较强,教师可以将作业设计得更偏重于需要公式推理。与此同时,为有效锻炼学生,都可以将两种作业内容完成方法充分掌握,又提升学生的作业完成自信心,教师布置10道作业题,两种题型各5道,让学生选择8道题完成,这样,学生的作业完成积极性提升,只有3道题是自己不熟悉的,大家都一样,这样的心态影响下,学生的心渐渐平稳,会耐心进行读题解题,最终将所有题目都做正确。通过心理学分析,这是学生普遍存在的平衡心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其实基本相似,只不过是下意识地认为自己不行,当教师通过分层设计目标设计使学生的心态平稳后,其自然而然地将作业都做对,慢慢正视自己的能力,树立作业完成自信心,即使教师将作业目标设计得一样,最终的作业完成效果也将相同。

gzslib202211262118

相关文章:
  • 1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艺术生英语学习的困境和可行性探究
  • 2 提升高中语文朗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 3 借助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语文课堂
  • 4 探讨新课改下如何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 5 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以信息技术提升教师教学素养的研究
  • 6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 7 提高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课堂效率
  • 8 小学英语课堂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策略
  • 9 云环境下小学英语智慧课堂建设研究
  • 10 创新思维在小学美术单元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