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赵红 发表期数:新课程 2022年36期 本文字数:2608
摘 要:新时期,高中历史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分析国情,并能有效读懂家国情怀的本质,从而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培养任务。基于此,针对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展开探究,根据相关案例提出具体的培养路径,以期为历史教师开展有效的教学提供帮助,并增强高中生的历史学科素养,促进学生高质量、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方法;家国情怀
在高中阶段的历史教学中,有效开展家国情怀教育不仅仅是严格践行立德树人教学任务的重要要求,同时也是有效践行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理念的关键途径[1]。近年来,我国教育部门针对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作出明确指示,要求教学中注重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2]。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明确教育的根本任务,开展家国情怀教育,通过知识内容、历史事件及相关案例向学生传达家国情怀的内涵和本质。此外,教师还需要根据自身教学经验,深入探究教学的方法和路径,进而在实践教学中更有针对性、前瞻性地培育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价值
(一)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历史课程,不仅仅需要了解历史上的相关人物,认知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还需要正确运用唯物史观分析现实问题,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三观”,最终达到素质教育的各项要求[3]。我国在漫长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许多具有民族特色的、优秀的传统文化。而家国情怀也是其中重要的内容之一。具体来说,家国情怀主要强调的是个人对家庭、社会、国家的热爱与认可,同时也传达着人们对家庭幸福、和谐,民族兴旺、昌盛,国家富强、繁荣的美好愿望与追求。家国情怀属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类型,并且在其他的传统文化中也得到呈现。例如,儒家文化中就有涉及家国情怀的内容,其所强调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正是对家国情怀的有效表达。再如,我国传统文化中尊老爱幼也是家国情怀的一种反映。这些内容对于高中历史教学而言,有着良好的教育价值,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能让学生深入体会爱国情怀的内涵与本质。因此,教师应当将优秀传统文化引入实践课堂,促使学生深入了解和正确认知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并积极弘扬与传承相应的内容和精神,从而将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二)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其思想波动、情绪变化相对较快[4]。同时,高中阶段学习任务较重,如果教师、家长对其教育引导不当,将会导致学生无法有效完成学习任务,甚至走入歧途。因此,教师和家长应当关注学生的成长与学习状况,有效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使学生形成爱家、爱国、爱校的责任意识。高中生学习的质量和成效将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稳定产生影响。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高中阶段,教师不仅应当帮助学生培养独立自主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还需要促使学生构建认知世界的方法和思维,更需要学生培养勇于承担重任的精神和意识。而开展家国情怀教育能够有效满足上述需求,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取得进步。
(三)利于德育的开展
历史学科是让学生从过去已发生的事件了解其中的历史思想和人类社会文明,在促进其成长学习及发展进步过程中形成健全人格,这既符合当前的素质教育理念,贯彻落实德育,又是高中历史学科的重要教学目标。家国情怀素养是构成我国高校历史核心素养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将历史家国情怀素养知识渗透到历史课程教学中,不仅能够使学生主动学习历史知识,还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而使学生深度学习,牢记历史。学生具备优秀的家国情怀素养,是成为时代新人的必备条件,,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让学生主动思考,挖掘历史事件背后蕴含的意义,从而提高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同时,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高中阶段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意识往往会因为受到自身周围环境影响而发生某些变化。教育大环境必然是其中之一。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使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三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必须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活动,注重结合教材内容加以讲解,深化学生的社会认知,拓宽学生的视野,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社会和历史责任感,使之能够真正负责任,进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思想,从而为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做好铺垫。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家国情怀培养方式探究
(一)积极转变教学思路,提升家國情怀的渗透力
为了提升高中历史家国情怀教育成效,教师需要转变教学思路和理念,即摒弃传统教育理念中应试教育的方法与模式。众所周知,应试教育仅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由此将会产生高分低能、高耗低效的负面影响,并导致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家国情怀教育收效甚微。因此,新时期需要新模式,新理念需要新方法,教师应当在历史教学中积极寻求变革与创新,在深度结合历史课程知识点的同时,向学生有效传递家国情怀知识内容,促使学生正确认知家国情怀,形成爱国主义情感,明确自身的历史使命,高质量完成成长过程中的各项任务,勇于面对各种挑战。
例如,在教学“商周青铜铸造业”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将商朝时期的青铜器呈现给学生,带领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相应的内容,正确认知平雕、浮雕的艺术元素,从而有效了解这些元素的出现标志着青铜器在当时达到了艺术巅峰。同时,学生通过多媒体视频能够有效发现这些青铜器除了作为容器使用外,还扮演着“礼器”的角色。教师可以以鼎为例,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商朝时期青铜器被赋予的更多宗教和政治含义。
再如,在教学“唐朝的对外交往”这一知识时,教师可以以丝绸之路的有关内容引入课堂。在唐朝,丝绸之路作为沟通中外文明的重要渠道,其也象征着唐朝进入鼎盛时期。联系汉朝时张骞出使西域,教师可以呈现出丝绸之路上沿途遗址的视频、相关的诗歌等,引导学生感受这条神秘之路,并体会无数的商人、士兵、使者等在该条路途中传递着文明、交流着思想。通过此类知识点教学,教师运用历史素材向学生更好地传达了国与国之间的交流,并将民族归属感、爱国情怀等要素形象化呈现,从而提升了家国情怀教育在高中历史学科中的渗透程度。
gzslib202212012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