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022-12-15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本文作者:王能汁 发表期数:新课程 2022年36期 本文字数:2448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并逐渐成为人们交流、学习的重要途径和方式。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开展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有助于学生内化新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高阶思维,从而提升高中生的实际学习效果。
   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概述
   (一)翻转课堂的内涵
   翻转课堂又称为“反转课堂”,它所实现的“反转”是针对传统教学模式而言,是对“先教后学”学习模式的颠覆。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课内外时间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学生首先利用课外时间进行自主学习,然后在课堂上与师生共同探讨和交流,解决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难点,最后借助强化练习让所学知识和内容内化,融入原有的知识体系。
   (二)翻转课堂的特点
   1.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现“教”与“学”平衡的基础,主要表现为教師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辅助他们根据自己乐于接受的方式选择学习内容,规划学习进度,安排学习时间和场景,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制订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这是教学内容。和谐的师生关系很容易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活跃“翻转课堂”的学习氛围。
   2.先进的学习载体
   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翻转课堂”需要摆脱学习时间和地点的束缚,让学生能够对课外时间加以有效利用。教师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主要以“微课”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例如,教师在进行“认识大数据”相关知识教学中,对教学知识点加以总结和归纳,针对“什么是大数据”这一知识点进行课件制作。教师可以采用Focusky软件运用图文、动画的形式,展示人们购物的过程并对过程中的数据类型进行分析和讲解,将自己讲解和分析的过程录制成微视频,经过剪辑后,插入自己的讲解和文字说明,形成“微课”视频,将“微视频”通过网络发送到学生的平板电脑上,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增进对大数据的了解。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一)有助于学生开展个性化学习
   翻转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及时对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针对学生的不同学习层次安排符合学生个性特点的任务,做到因材施教。
   例如,在“数据的采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具有层次性的任务单: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要求学生使用教师所提供的素材,模仿“微课”中呈现的动画实例使用数据采集的工具;对于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教师可以在任务单中要求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增加新的元素,尝试使用数据采集工具的功能;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创设新的数据采集方式。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特点选择分层任务,这样不但能够调动学生的挑战心理,让学生专注于自主学习和探索活动,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强化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有助于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
   教育家陶行知认为,与其向学生灌输零碎知识,还不如交给他们可以自动开启文化宝库的“钥匙”。利用翻转课堂模式进行教学,学生能够根据教师提供的学习任务单,参照“微课”中的“微视频”进行自主学习,找出其中晦涩难懂的知识,通过平台和同学、老师进行讨论。例如,学生在自主学习“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一内容时,学生围绕“人类和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线上展开讨论,总结出人类在解决问题时分析问题和设计算法的两个步骤,而计算机需要识别程序语言。人工在进行解题和运算中速度较慢,而计算机在识别程序的前提下能够实现快速运算。通过这种线上互动,学生能汲取更多的知识营养,获得更为深刻的感悟,提升了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
   (三)有助于实现“教”与“学”的平衡
   “以教人者教己,为教而学。”(陶行知)要提升高中信息化教学效果,教师需要实现“教”与“学”之间的平衡,使两者融为一体。利用翻转课堂模式进行教学,,教师不但可以设计一些具有趣味性和知识性的问题,引导和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并借助“微视频”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丰富学生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技能。同时,教师还能够借助这种具有创新性和突破性的教学模式不断丰富自身的教学经验,在“教”的过程中实现“再学习”,增强教师自身的学习能力,从而做到教学相长,不断提升高中信息技术整体教学水平。
   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
  具体应用策略
   根据教学环节不同进行划分,翻转课堂主要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即课前阶段、课上阶段和课后阶段。
   (一)课前阶段
   1.制作导学案
   教师在利用“翻转课堂”模式教学前,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挖掘,明确教学目标,为学生制订导学案,让学生清楚自己需要通过预习完成哪些学习任务。
   例如,在“认识人工智能”课程教学中,教学目标包括:(1)掌握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了解人工智能的研究领域;(2)了解人工智能发展过程中的几个关键性人物;(3)体验人工智能的魅力。
   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教师可以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特点制订相应的学习任务:对学习能力较弱的C层次学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看“微课”视频,通过教师的课前讲解和演示,让学生对人工智能有一个初步认识;对学习能力一般的B层次学生来讲,他们可以在模仿的基础上,尝试查阅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在掌握人工智能概念和研究领域后,实现相关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对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较强的A层次学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实际学习情况访问智能网站,如机器人天空、人工智能教育网等,让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增强学生对人工智能的体验。
   2.视频课件制作
   (1)深入挖掘,做好梳理

gzslib202212152046

相关文章:
  • 1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艺术生英语学习的困境和可行性探究
  • 2 提升高中语文朗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 3 借助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语文课堂
  • 4 探讨新课改下如何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 5 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以信息技术提升教师教学素养的研究
  • 6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 7 提高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课堂效率
  • 8 小学英语课堂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策略
  • 9 云环境下小学英语智慧课堂建设研究
  • 10 创新思维在小学美术单元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