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张雅楠 发表期数:新课程 2022年35期 本文字数:2574
教学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讲解基础理论知识点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学生的课后指导。而作业则是帮助学生巩固课堂上所学知识的重要途径,其设计是否科学与合理,关乎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特别是对
小学教育阶段的学生来讲更为重要,因为他们的年纪比较小,倘若作业设计不符合他们的实际学习情况,会适得其反。本文针对“双减”背景下
小学中段
语文作业优化设计展开分析。
一、基于“双减”背景下小学中段
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的必要性
在过去的一年中,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与逐步推进,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的学业负担过重以及校外培训负担过重的问题得到了有效的缓解,学生学习压力和考试压力也得到了一定的减轻。在小学教育阶段中,科学合理地开展语文作业设计,已经成为当前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的关键和核心。但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依然有许多的学生面临沉重的学业负担,因此,小学中段语文作业设计任务必须遵循“双减”政策要求,在减轻小学阶段学生学业压力和作业负担的同时,又能够彰显出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优化当前小学中段语文作业的形式,展现出学生协调发展的作业特色,以及小学阶段语文学科教学的核心素养,充分发挥小学中段语文作业的教育价值。此外,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中段语文学科作业设计已经向着“重点突出”的方向发展,避免学生对同一知识点进行机械式的重复训练,有效避免作业挤占学生休息时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自主思考能力,推动小学中段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二、“双减”背景下作业优化设计的原则
(一)作业设计应具备趣味性
小学时期的学生由于年纪比较小,对过于抽象的知识并不能较好掌握,反而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将课堂上所学习的知识点淡忘,所以为了更好地提高语文教育工作质量,教师还应当基于“双减”背景做好作业设计工作。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完成作业和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因此想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语文学习之中,那么教师就应当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在作业布置形式上给予学生更多的新鲜感,进而有效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完成作业,并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享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作业是课堂的一种延伸,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而作业设计还应具备趣味性,如果学生没有做作业的兴趣,不利于教育工作质量的提高,所以要想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记忆,设计充满趣味性的作业是非常有必要的。例如,在学习《春夏秋冬》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多样化的作业内容,这不仅能够避免学生对枯燥的作业毫无兴趣,,甚至会产生厌烦感等问题,还可以将当天所学的内容及时加以巩固,这对综合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此外,教师在学生完成作业之后,也要对其完成情况加以评定,确保他们是否真正通过做作业的方式了解了该篇文章的核心思想,是否能够有效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当然也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进一步将其内在潜力有效激发出来,保障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增长更多知识,从而为后续语文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二)作业设计应具备层次性
作业是帮助学生巩固课堂上所学知识的方式,对其学习成绩的提高有所帮助。而为了发挥作业价值,还需要确保作业设计的层次性,因为不同的学生学习能力存在着差异,倘若所设计的作业千篇一律,并不能够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也不能实现高效教学的目的,所以教师应根据学生学习能力以及之前作业完成质量来分层次布置作业。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都是不同的,同时学生在学习能力方面也有较大的差异,有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在课堂中能够很好地跟上教师的节奏,去学习相关的基础知识,而有的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点时就显得略微吃力。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就不能像以前那样一视同仁,这样会导致一部分学生无法通过作业练习得到有效发展,而应当根据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布置相应的练习作业。因此教师就应当客观分析学生的学习状况,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通过作业练习得到有效的发展,进而提高作业设计的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比如,在讲解《彩虹》时,针对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多布置一些基础性作业,而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则可以布置一些拓展性作业,这不仅能够让其学习成绩再上一层楼,同时也能够让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更好地完成作业,进一步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点。本身语文就是现代学生所需要学习的一门课程,其知识点相对来讲也比较复杂多变,所以我们更加需要通过布置层次化作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高效完成相应的作业任务,不断提高学习技能。此外,教师也要根据学生作业完成情况给予鼓励和赞美,以此来达到高效教學的目的。
(三)作业设计应具备科学性
作业设计是语文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做作业也是为了帮助学生及时巩固课堂上所学知识。而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年纪比较小,并不能够较好地完成相关作业任务,所以教师还应基于“双减”背景确保作业设计的科学性,这就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布置作业,让他们能够运用自身所掌握的知识去完成作业任务,从而达到我们想要的教学效果。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学习本身就是多姿多彩的事情,科学的课后作业设计,能更好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维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在教师有效的帮助和引导下,不断提高课堂中的参与度。因此教师在布置语文作业时要考虑到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确保作业设计的多样性和科学性,从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例如,在学习完《动物儿歌》知识点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课堂的表现设计科学性的作业任务,要让他们感受到做作业是一种乐趣,而不是一种负担,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提高学习成绩。再者,针对作业完成情况较为优异的学生,还应当在课堂上进行表扬,这对小学生来讲也是一种满足。因为这个年龄阶段的孩童正处于活泼好动时期,他们的自尊心比较强,而通过适当的表扬,则可以达到更好的语文教学效果。除此之外,通过布置科学的作业任务,也有助于促使学生针对作业中的问题及时去查阅相关资料,这是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方式,当然也是帮助他们积累更多语文知识的一个过程。
gzslib202212192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