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马若飞 发表期数:新课程 2022年35期 本文字数:2535
伴随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教育事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当前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更加注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布置大量作业,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学习压力,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产生不良影响,难以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对此在开展
小学数学教育时,教师需要落实“双减”政策,减少不必要的作业内容,减轻学生的學习压力。为了保证“双减”政策的落实,在开展
小学数学教育时,教师需要改变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理念,更好地适应学生的成长以及发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率。
一、“双减”政策的概念以及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要求
自从“双减”政策提出以来,很多学校都采取有效措施,将“双减”政策落实到课堂教学中。为了更好地落实“双减”政策,教师首先需要了解该政策的具体概念,从概念出发采取有效措施。“双减”政策主要是指在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需要适当布置作业内容,不应布置过多的作业,尽可能减轻学生所承担的学习压力,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不要将全部的精力放在知识的学习上,更重要的是有足够的时间发展自己的兴趣以及爱好,实现身心的健康发展。同时在小学教学中数学属于一门基础性学科,打好小学数学基础能够为之后的数学学习提供良好的保障。与其他学科相比,小学数学更加看重学生思维能力,学生需要对教师所提出的数学问题展开深度的思考,把握各因素之间的关系,解答数学问题。因此,为了确保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解题能力,科学设计数学作业。教师在设计小学数学作业内容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在学生完成作业以后,教师需要及时对作业进行批改,引导学生解答数学作业,让学生在解答中提高思维能力,掌握一些比较实用的解题技巧,之后可以独自完成相关题目的解答,以此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对此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时,教师应当将“双减”政策落实到作业设计环节,适当地减少学生的作业量,避免使学生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没有任何价值的作业上,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为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和质量提供保障。
二、现阶段学生作业现状分析
(一)布置的作业内容机械重复
现阶段,小学作业内容机械重复,学生无法对学习和完成作业产生兴趣。教师布置的作业只是对一些简单知识点的抄写,,需要学生在课后花费大量的精力完成这些没有意义的作业,不但浪费了学生的时间和精力,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学生的思维受到约束,创新思维受到阻碍。这种作业内容机械重复的情况,容易使学生对完成作业和学习产生一种厌烦心理,学习的积极性降低,这不但使得学生完成作业的效果较差,而且影响了学生未来的学习。
(二)作业内容“一刀切”
作业内容“一刀切”,在很多小学经常出现,教师没有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布置作业,没有做到因材施教。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也不同,教师没有根据不同学生的能力差异针对性地布置作业。同时教师设计的作业内容都是同样的要求,使得很多学生在完成作业时只是做无用功,作业的内容对学生的发展没有积极影响。
(三)为应付考试增加作业量
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度较低,不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因此,很多教师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单纯追求量,其目的主要是应付考试,通过平时作业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大量做题,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点能够“熟能生巧”,这种方法虽然能够使学生的成绩得到一定提高,但是学生的思维能力却受到束缚和阻碍,同时还增加了学生的学业负担,使学生在精神上和身体上都受到作业的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三、“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布置策略
(一)控制作业总量
在“双减”政策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教师要对学生的作业总量进行严格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学生的作业负担。首先,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深入了解,掌握学生的薄弱之处和短板,注重小学数学新旧知识的衔接,同时作业的难易程度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其次,教师要尽量让学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数学作业,不能为了惩罚学生而给学生布置多余的课后作业,给学生留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发展自身的兴趣和爱好,避免由于作业负担重而造成心理上和身体上的压力,从而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如教师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一内容时,布置的作业内容只包括课本上的习题和知识点,不布置其他多余的习题,对作业总量进行合理把控。
(二)创新作业形式
作业形式的多样化能够积极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得到有效增强,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1.前置性作业
数学这门学科新旧知识的连接性比较强,在已经掌握的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前置性作业是指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对新知识进行自主探究的作业形式,教师将需要探究的问题提前布置给学生,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提前做好探究准备。如教师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图形的运动”这一内容时,可布置前置性作业,鼓励学生自主在课后借助图形进行移动和拼摆,对这节课的内容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当学生在剪切图形时,加强了对图形的认识这一知识点的巩固,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2.实践性作业
小学数学的大部分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在设计作业内容的时候,需要加强对实践性作业的重视,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拉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与知识点之间的距离,为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点提供便利。如教师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时、分、秒”这一内容时,可布置家庭作息时间表这一实践性作业,让学生对自己日常生活作息时间表进行设计和记录,不但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合理安排时间,加强对“时、分、秒”这一知识点的认识和巩固,还能为学生的学习效率提供保障。
gzslib202212192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