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王海燕 发表期数:新课程 2022年35期 本文字数:2571
摘 要:阅读是学生知识输入的重要途径,做好阅读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习
语文更高效,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帮助学生提升信息筛选能力,助力学生的综合发展。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一直是
小学语文教学关注的重点话题,尤其是在新课改后,学生的能力提升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教师通过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能改变由教师主导的知识内化结构,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和学习的机会,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核心素养提升有积极的帮助,在此将浅析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探析思考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与其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不如教会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是学生提升个人能力的重要环节,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学习,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过滤信息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在传统教学中,以应试教育“分数为先”理念指导的教学思想,忽视了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导致阅读教学有效性下降,本文将分析当前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几点教学策略,供广大教师参考。
一、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思维能动性弱
阅读是思维流动的过程,尤其是在接受新知识时,学生的思维能动性决定了学生探索知识的多寡和理解知识的快慢。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因为长期处于教师主导的课堂中,习惯依附于教师思维去认识新知识、理解新知识,进而导致学生缺乏个人思维,遇到新知识时本能地不思考,惰性思维的成型不仅加重了教师的教学负担,还延缓了学生内化知识的效率,进而导致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差、学生阅读效率低的问题。此外,这种思维能动性弱的问题还与学生没有掌握正确阅读技巧有关,教师疏于教导导致学生阅读习惯未养成、阅读技巧未掌握,学生不能感受到阅读给自身带来的价值,故而对阅读丧失兴趣,难以参与到教学中。
(二)教学理念落后
应试教育可以说影响了我国教育较长的时间,“分数为先”成为很多教师的教学核心理念,受到学校以及家长的关注,大部分教师对提升学生分数比较执着,导致教师疏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分数为重心设计的教学模式,教学进度快、学习任务重、大量的练习挤压了学生的时间,学生很少有机会进行阅读,基本都是以完成任务为目的,相信很多教师都遇到过学生读了文章,但却记不住文章内容,无法复述文章的情况。这是因为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很难运用个人思维。长此以往,不仅达不到教师期望的教学效果,还可能因为高压学习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产生厌学、逃学的心理。
(三)教学设计脱离学生
小学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和探索欲十分强烈,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中应考虑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学习实情进行教学设计,充分地将教学模式的推进与学生的阶段性学习情况相融合,这样才能构建平衡的教学生态。但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似乎忽略了这一点,教师主导的课堂中,学生极少有表现自我的机会,同时教师的教学设计脱离了学生的认知范围,在阅读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频繁地转变思维跟上教师的教学路径进行知识内化,导致学生自主思维难以塑成,很难通过阅读掌握积累知识的方法,无法构建属于自身的知识体系和认知途径,进而造成学生阅读效率低下,也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教学负担。
二、分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升学生阅读效率
想要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阅读活动中,转化学生被动学习的地位,通过趣味化的教学拓展让学生对知识产生探索欲望,这样学生才会积极、自发地进行阅读活动,学习效率自然能得到提升,教学效果也会得到强化。小学阶段的语文教材设计较为简单,以学生的兴趣培养和习惯塑成为核心,当中会设计一些故事性文章题材,教师可以用这类文章作为激趣教学的切入点,通过巧妙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阅读教学有效性。
比如,在学习《手术台就是阵地》的时候,这节课主要讲述了白求恩在战地上连续工作69个小时,为了同志的安危迟迟不愿意撤出阵地,突出了白求恩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在教学前教师可以以问题与学生产生互动交流,激发学生的兴趣:“同学们,你们觉得一个人在不睡觉的情况下可以工作多久?”学生七嘴八舌地猜测,给出了不同的答案。这个时候教师再提问:“如果是工人、农民这类职业还好,因为出现工作失误,也不会危及性命,但如果是医生长时间不睡觉,产生疲劳感,那么在进行手术的时候是非常危险的,你们觉得医生可以长时间不睡觉去工作吗?”这时学生纷纷回答“不行”“怎么可能?”,在学生表示质疑后,教师可以引出教学内容《手术台就是阵地》,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手术台就是阵地》,讲述了伟大医生白求恩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故事,在战争阵地上创造出了连续工作69个小时的奇迹,到底是什么支撑着他坚持了下去,让我们一起学习今天的课文”。注意这里,在引导过程中教师又给这一事件加上了背景“在战时”,战时一名医生工作69个小时这种不可思议的事情会让学生感到惊奇,好奇心会驱使学生主动探索文章内容,比起教师照本宣科地导入教学内容,这种设疑法引导加上循序渐进的内容推进,更容易激起学生的探索欲,学生的阅读效率会随之提升,对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有着积极意义。
(二)教会学生阅读方法,优化知识内化过程
正确的阅读方法是提升学生写作效率的关键,尤其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学生因为长期采用口阅读、眼阅读、思维阅读等方式,其实对阅读的感悟并不深刻,教师发现学生很少能将阅读中积累的内容应用于写作中,究其原因是学生的阅读方法出现了错误。史学家吴晗说过“阅读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阅读作为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只单纯地依靠思维阅读法还远远不够。教师应在教学中首先教会学生系统化的阅读方法,其次要引导学生养成诸如批示、标注、摘抄等学习习惯。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可以高效地帮助学生过滤阅读中的冗杂信息,还可以讓学生形成阅读思维,能提升阅读的有效性,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内化。
gzslib20221222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