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雷冬梅 发表期数:新课程 2022年35期 本文字数:2690
语文是
小学教育阶段重要的课程,担负着丰富
学生知识和促进其语言综合素养提高的重担。在针对
小学中段
学生写作的教育实践中,教师应该把握好现阶段教学的发展节奏,让学生的思维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地进步。同时还要及时地转变师生之间的角色,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究和创新实践的引导,着力于给予学生终身适用的知识和能力,让学生能够在不断学习与成长中经历一个认识、否定、探索、再认识的写作过程,进而把握写作的内涵,实现其写作水平和
语文综合素养的双向提升。
一、把握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核心
(一)开展课堂指导阅读与技巧实践
阅读与写作是相辅相成、紧密联系的,只有做好阅读与写作之间的有机结合,才能够构建一个更具延伸性和立体性的教育体系。在针对中年级学生的写作实践当中不难发现,在很多时候学生并不能够用文字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这并不是说明学生的表达能力不强,而是没有能够找到更加清晰的表达思路,导致表达不够流畅。而阅读不仅仅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阅读的实践中去分析他人的写作方法,并在不断探索与应用中形成自己的写作特色,使写作更加流畅。因此教师要立足于阅读指导,让学生掌握写作的表达实践技巧。
以《花的学校》为例,教师可以提问学生:“课文中的孙中山先生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呢?”让学生有目的地去阅读课文,然后根据教师所提问的问题画出相关的词句并讲述自己的感受。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找出孙中山勤奋好学的段落和句子。以阅读为基础加上教师的指导辅助,让学生根据文章的描述进行分析,并找出文章具体讲了什么样的事并采用什么样的顺序和手法进行叙述。最后,教师要提问学生:“平常写作时你们都是如何描写事情和人物的?”从学生平常所遇到的具体问题出发进行提问,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以及技巧,进而提高自身的思维表达能力,使自己的写作和对事情的描述更加流畅。
(二)开展学生自主阅读与文章分析
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师只是做好思维的启发和方法的引导,知识还是需要学生去探究和分析的。在开展以阅读为基础的写作教育实践中,教师需要以学生为核心开展自主性的阅读与文章的分析,然后开展生生之间的相互探讨,让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实现思维的碰撞,进而促进其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双向提高。
以《山行》为例,古诗短短几字就包含了无数的思想情感与绝美的文字画面,给人无限的遐想。在以阅读为基础的写作实践中,教师可以从古诗出发,让学生自主地阅读、想象,并在不断地交流中实现思维的拓展。首先,教师要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在反复的吟诵中想象深秋山林的美丽画面,在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热爱之情的同时,也充分地拓展其想象力。其次,教师要让学生根据古诗的主要内容进行想象,并利用自己的语言将古诗所呈现的画面表述出来。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对古诗内容的本质有更深刻的理解,还能够做到真正的内化,在写作的同时提高其阅读能力。最后,教师要让学生将自己所写的内容与其他学生相互传阅并阅读,然后开展文章的交流活动,让学生探讨应该用什么样的词语去表达画面,什么样的句式更能够表现出古诗的美,什么样的写作手法才会让文章更具有感染力。以学生之间的相互探讨和相互评价来激发起阅读的欲望,也在广泛的阅读与探讨当中汲取营养,从而产生与其他学生的情感共鸣,也促进其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的提升。
二、把握写作是情感体现根本
(一)引导学生从生活出发写作
1.写景写作指导
写景类的作文是小学作文教学课程中常见的内容,同时也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是密切相关的。从写景出发来进行写作指导,不仅有助于提升小学生对自然的感受力和陶冶其情操,更重要的是能够引导学生抓住景物的特点,从具体的写作结构出发描绘出景物的神韵。既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也能够让学生的文章更美。
首先,教师要让学生理解写作的顺序和条理性。可以让学生从空间顺序、时间顺序、观察的先后顺序和景物类别四个方面出发对景物进行描写。让学生能够根据不同的景物特点来选擇不同的描写顺序,既让文章更具有条理性,也使所写的景色更清晰和更具有主体性。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描绘客观事物的同时注入自己的主观思想情感。例如,在描绘腊梅的时候,就可以针对腊梅“凌寒独自开”的特点来进行描写,让腊梅引起读者心灵上的触动,从而做到情与景的交融,使文章更丰满。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景物的特点来描绘出其神韵。例如,在夏天夜晚,“青蛙呱呱叫、知了声声鸣、星星一闪一闪眨着眼睛”。抓住夏天夜晚景物的特点来表现出大自然的无限生机,也赋予文章无限的活力。从生活出发做好写景的教育指导,让写作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也能够从不同的方面进行有效的指导,让学生的思维更开阔,提高文章的表现力。
2.写人写作指导
从写人方面进行写作的教育指导,能够培养学生的人像观察能力和对人物的表现和描写能力,是写作练习中重要的部分。在写人的教育指导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和描写,并且要做好两者之间的衔接与转化,让学生对人物的描写更加生动、传神,有效地提高其写作水平。
首先,要从人物的外貌描写出发,可以让学生观察教师,从教师的容貌、体型、穿衣、神态、表情等方面进行观察与描写。但是大部分学生更倾向于对外貌的直接描写,这种描写方式太片面化。此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紧抓人物的外貌特点,并针对其特点进行放大,,既能够把人物的外貌特点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也能够让人物更加生动和立体。其次,教师要让学生对人物的动作进行观察与描写,将动作与一个人的性格、行为和事件联系起来。例如,“小明因为起晚了赶忙去上学,他拿起餐桌上的碗,一仰脖把一大碗小米粥全部喝完,结果由于猛地起身,水杯里的水洒在了衣服上。”通过对人物动作的描写来展现小明因着急上学而吃饭的过程,同时也从小明“由于猛地起身,水杯里的水洒在了衣服上”去描绘小明急切的心情和莽撞的性格。通过对人物动作的描写从侧面表现出人物的性格,让人物的形象更加丰满。最后,教师要着力于人物的心理描写,让其仔细地描绘人物在某种状态下内心是怎样的。在此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以内心独白的实践方式来进行写作练习,让学生猜测此内心独白表现出了主人公怎样的心理状态,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等。通过对写人的具体指导,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写人的方法,更好地提高其写作水平。
gzslib20221222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