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

2023-01-09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本文作者:马舒 发表期数:新课程 2022年33期 本文字数:2628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和推进,小学语文课程改革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当前的新课程改革也给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语文学科知识,还需要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加强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进行创新,能够分析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能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体,不断地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对策,不断地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质量。
   一、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教师教得太多,学生参与的程度不充分
   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课程中存在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教师教得太多,而学生参与的程度是非常不充分的。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要让学生成为整个课堂教学的主体和中心,但是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然占据了绝对的主体地位。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很多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然无法摆脱以教师为主的教学问题,尤其是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很多教师不知不觉地讲得太多,而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会更加依赖教师,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对语文知识的有效思考。久而久之,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就得到有效的提升。例如,在教学《猜灯谜》这一课时,教师给学生准备了几个相关的字谜让学生进行猜测。但由于学生缺乏一定的知识积累,在之前对于猜灯谜的题材接触得较少,因此,他们在猜测和分析的过程中不知道怎样思考。而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学生有效的引导,往往只是对字谜进行讲解并直接说出问题的答案,没有给学生留下一定的思考空间。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学生的思维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这样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也无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有很多教师在课堂组织过程中没有设置一些让学生真正参与进来的环节,只是滔滔不绝地进行语文知识的讲解,而且只是围绕教材内容来展开教学,缺乏对学生有效的引导,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很难真正参与到语文学习的各个环节,学习的体验感不强。
   (二)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够灵活
   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过程中,很多教师的教学方法依然不够灵活,这主要表现在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然习惯于采用讲授式的方法来展开教学。虽然当前的小学课堂的硬件设备都得到了升级,但是,部分教师在使用多媒体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依然存在不少困难。而且,教师在利用多媒体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往往走向两种极端,要么过分依赖教学课件,要么对多媒体课件使用不够充分。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黄金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长期采用陈旧的方法来开展教学,往往不利于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整个课堂教学的氛围也会比较压抑,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会不够充分。而且,老旧的教学方法也会使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出现审美疲劳的问题,学生缺乏动手实践与有效思考的机会,学生的创新思维得不到有效的发展。例如,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习惯对诗句进行主句的翻译和讲解。由于缺乏灵活的教学方法的应用,学生很难真正进入情境感知古诗词的意境,学生的思想感情也得不到及时且有效的启发。在这一背景下,教师再要求学生分析、鉴赏古诗词对部分学生来说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需要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探索,采用多样化的方式来开展语文教学。
   (三)语文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脱离
   小学语文教材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性,但是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把语文课堂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部分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语文生活性的特点。教师要求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背诵和记忆教材中的知识点,但是却很少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体会语文的魅力和价值。这样,整个课堂教学缺乏生机,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目的是考试和提高学习成绩,这样语文学习对学生是一种任务和压力,久而久之,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就降低了。
   二、小学语文教学改革问题的对策
   (一)明确教学目标,提高教学可操作性
   语文教学的顺利开展,首先要能明确语文课堂的教学目标,从而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与水平,通过制订合理教学计划以及掌握好整堂教学的进度,对提升教学质量具有促进作用。教师制订合理的语文教学目标,需精研教材,梳理书本知识,系统地进行教学,通过对目标的清晰认知,做到统筹驾驭课堂,引导学生学会对书本知识进行梳理与掌握。教学目标的明确与制定分为课前、课中以及课后三个阶段,都要有详细而具体的目标实施计划,基于课本知识,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与理解能力,提高教学的目标性、针对性及可操作性,切实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二)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
   要想解决教师教得太多、学生参与得不够充分的问题,教师首先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认识到学生才是整个课堂教学的主体。要想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教师首先要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学习的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多提供能够参与到课堂学习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机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来展开教学,让学生更好地凸显出自己的主体地位。
   例如,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并且给每一个小组安排相应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展开有效的课前预习,完成教师所安排的课前预习任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为了有效地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教师可以给不同的小组安排不同的学习任务。例如,教師可以给第一小组安排通读文章,找出文章中的生字词并且查阅相关的资料,对于重点词语进行解释的基础型学习任务;安排第二组学生划分文章的结构并且用自己的话去总结不同段落的主要内容;安排第三组的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文章的主要内容;安排第四组的学生用表演的方式来展示文章的主要情节和故事发展的脉络。教师通过精心的安排就能够让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投入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行认真的思考,让学困生也能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过程,完成一些简单的任务。学生有了更多的机会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就会更加浓厚。

gzslib202301042208

相关文章:
  • 1 高校考试信息化改革
  • 2 现职军官培训课程“四位一体”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 3 单元主题下高职院校英语口语课堂表现性评估任务的设计
  • 4 课程思政背景下新工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析
  • 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文化育人工作路径研究
  • 6 机会识别对大学生创业行为的影响研究
  • 7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外影子教育研究综述及启示
  • 8 思政元素融入高等数学课程的研究
  • 9 思政工作与职业教育的创新模式与经验分享
  • 10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研究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