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张帆 发表期数:新课程 2022年32期 本文字数:2704
在
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识字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直接影响
小学生读写能力的发展。字理识字教学法比较契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身心特点,可以有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是目前最有效最可行的识字教学方法,特别是对于小学低段的学生,如果学生能够了解典型易错字的发展过程,知道汉字的演变过程和文化内涵,那么他在使用这个汉字的时候,出现错误的几率就比较小。基于此,本文根据语文教学实践,对小学低段字理识字课堂教学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并针对现状提出有效可行的字理识字教学策略。
一、核心概念界定
(一)学段
新课标中对学段的划分为:一~二年级、三~四年级、五~六年级、七~九年级四个学段,小学阶段的学习分为低段、中段和高段三个学段,低段指的是一~二年级,中段指的是三~四年级,高段指的是五~六年级。整个小学阶段要求学生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而在小学低段就要求学生认识1600个左右。由此可以看出,识字教学是小学低段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
(二)字理识字
中国的汉字属于表意文字,字理指的是汉字的构造理据,每个汉字都是一个个有趣的故事、一首首耐人回味的小诗,抑或是一幅幅精彩的画卷等。所谓字理识字,即根据汉字的规律、构形理据进行识字。字理识字教学,则指的是通过汉字的规律及构形理据,从汉字的形、义、音三者之间的联系来分析讲解,让学生从汉字的组成原理、发展规律进行识字的教学方法。
二、字理识字教学的意义
相对于其他的识字方式,字理识字更具有趣味性,遵循了汉字发展规律,发掘了每个汉字的构形原理和演变过程,学生通过看一看、想一想、猜一猜的方式走近汉字,使之感受更加直观,再加上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使用,更容易激发学生识字的热情和兴趣,提高教师的识字教学效率。例如,学生在运用汉字时特别容易混淆“在”和“再”,如果学生了解这两个字的演变过程和发展规律,便能知道两个字虽然读音相同,但字的含义却不同,那么在运用时就不容易出错。
字理识字另一重要的价值是文化的传承。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截至目前,汉字是世界上持续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汉字不仅表达准确、形体优美,而且内涵丰富、结构巧妙,体现了古人发明创造之智慧。此外,汉字将声音、形象及词义三者集于一体,这个特点是世界上其他文字所没有的,是汉字独一无二的特征,具有独特的魅力。汉字不仅是中华文化的承载工具,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汉字具有直观性和表意功能,每一个汉字都有其特有的含义。此外,汉字已成为一种艺术,楷书、行书等各种字体都有其独具一格的审美,一撇一捺都恰到好处。学生作为我国文化的主要学习者和传承者,更有必要去学习和挖掘汉字背后的文化内涵,那么在汉字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字理识字的讲解和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小学低段字理识字课堂教学现状
通过亲身经历和观察,发现小学低段语文教师通常将一篇课文分为两个课时进行讲解,一般情况下识字教学至少需要花费一个课时,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识字对小学低段学生的重要性。下面就西安经开第八小学及名校+学校一、二年级语文教师在运用字理识字教学法进行识字教学时的教学情况、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分别进行阐述。
(一)教师字理识字课堂教学情况
1.字理识字法提高了识字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课堂教学时间只有40分钟,在有限的时间内教师既要引导学生识记生字,还要进行适当的拓展训练和灵活运用,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必须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进行高效的课堂教学。根据自身实践和对西安经开第八小学、西安经开第一小学字理识字课堂教学效果的调查发现,利用字理知识进行识字教学,可以很好地把抽象、复杂的汉字以生动、形象、直观的方式呈现在小学生的眼前,更有利于小学生对汉字的掌握和理解,同时结合多媒体、板贴画、智慧挑人等信息技术手段,可以使枯燥乏味的识字课堂变得更加轻松、愉悦,能够很大程度上激发小学生对汉字的学习兴趣,提高识字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2.运用字理知识进行识字教学的范围较小
从调查中发现,小学一、二年级绝大多数语文教师运用字理识字教学法进行识字教学的生字,基本都是语文教科书上或者教参上有的关于字理识字教学方法指导的生字,或是字理知识相对比较简单的汉字,对比较难一点的形声字和会意字,只有很少的语文教师在识字教学中使用了字理知识进行识字教学。同时,相对于比较识字法、加减偏旁部首识字法等其他识字教学法,经常运用字理识字进行课堂教学的教师人数也相对少一些,调查统计发现,约70%左右的教师使用过字理识字法进行识字课堂教学,约45%的教师经常使用字理识字教学法进行识字教学并进行了适当的拓展训练。
(二)字理识字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情况
1.学生字理识字的学习兴趣浓厚
皮亚杰说过:“兴趣,是一切智力活动的先导。”根据课堂学习效果来看,相对于比较识字法、加减偏旁部首识字法,字理识字法运用汉字本身造字、构字规律将抽象化为具体,更加符合一、二年级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爱好,使识字过程中的知识难点得以巧妙化解,简化了小学生的认识过程,很好地激发了小学生的识字兴趣和学习意愿。
2.学生掌握程度较高
当学生有了识字興趣和学习意愿时,识字不再是一种负担,学生的识字学习过程也就变得轻松愉悦,掌握得更快、更牢固。同时,学生就更喜欢学习汉字,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在字理识字教学实践中发现,采用字理识字教学后,学生对生字的记忆更加牢固、深刻,写作过程中的错别字明显有所减少,同时,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也提升很多。
3.学生运用字理知识进行自主识字的能力较差
由课堂及课后拓展发现,一、二年级的小学生普遍对字理识字的运用能力不灵活,举一反三的能力相对较弱,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学生在自主学习汉字的时候表现出较差的迁移能力,尤其是对形声字、会意字的自主理解、学习能力比较差。这是一、二年级的小学生知识储备比较少,抽象思维能力还不是特别强,再加上字理识字教学法的课堂运用不是特别多所导致的。这就需要教师在字理识字教学中多加引导,多进行字理识字学习方法的教学,帮助小学生掌握和运用字理识字方法,逐渐培养小学生运用字理知识进行自主识字的能力和思维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