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构建自主学习课堂,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2023-01-23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本文作者:田玉梅 发表期数:新课程 2022年32期 本文字数:3154

   小学数学教学既要注重对学生教授基础知识与技能,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而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成为培养的重点。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以自我为中心,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的环境与土壤。而在新课改和素质教育不断深入实施的当下,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课堂更加充满活力。教师最大限度地通过各种方法的应用,围绕学生设计教学,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新知识、新方法的探究以及理解、掌握中,学生从原来的被动变为主动,从知识的接受者变为学习的探索者、观察者、发现者,学习方法都会随之改变。当前,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的还无法体验到成功感。在学习数学遇到疑惑或者难题时,在得不到帮助的情况下,学生可能无法理解某一知识,也会对后续的学习造成影响。在传统教学中,当学生面对这一难题无法解决时,教师通常采用的是“题海战术”,以期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但是,这样的方式方法乏味、无聊,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而如果在教学之中通过提高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就会使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得以提高,学生以更为积极的态度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并从整个学习过程中获得乐趣,而解题能力也自然而然地得到提高。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成为数学课堂中所研究的一个重要命题。
   进入小学五六年级,很多学生在知识框架、认知结构上已趋于完善,其更希望在自主的思考、探究、感知、体验中来学习数学知识、领悟数学内涵。而自主学习课堂的构建,则为高年级学生自主学习诉求实现提供了铺垫,搭建了平台,且更利于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在落实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时应以灵活构建自主学习课堂为导向,着力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对辅助性教学情境的创设、活动的构建、资源的借助、策略的应用,来营造自主学习生态,使学生在潜移默化、循序渐进中更好地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来确保提升教学效能,以助推学生认知需要得以满足。
   一、打造自主学习课堂,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动力就是要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对小学生来说,正是其学习数学知识、构建知识框架的起步阶段。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细心的指导以及一定的规范要求,从而培养学生的耐心与毅力,这也是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提高学习能力的保证。首先培养学生学会主动地听课。小学生的好奇心较强、爱玩、注意力不够集中,这是其身心特点所决定的。培养学生学会倾听,专心听讲,才能真正使其获得数学知识、吸取知识,并且成为学好数学的一个必不可少的保障条件,在讲课时让学生产生兴趣以及非听不可的想法,由此也能使学生的注意力无形中被高度吸引。如在“圆的认识”这一课教学中,教师则是通过采取问题导入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到平面图形乐园玩一玩。现在一起看看这个视频,找一找学过哪些平面图形。”学生一边观看视频,一边根据教师的问题寻找图中的各种图形。而教师点出其中的圆形创设问题:“这一图形请问大家是否认识,生活中都见过哪些这一形状的形物品?”随后说道,“今天要学习的正是这一图形,让我们一起到欢乐的圆形世界中一起游玩,一起进行认识圆的拼一拼、剪一剪的游戏。”如此,学生觉得这一课非常有吸引力,更乐于学习更多的有关“圆”的知识。这一轻松而愉悦的导入,实际上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产生了期待感。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教师通过打造自主学习课堂,不仅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还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引领学生学会对数学题目认真分析,理解题目含义,找出重点字词,理清其中的数量关系。此外,自主课堂还能不断培养学生学会规范而工整的书写习惯。在潜移默化的培养下,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奠定扎实基础。
   二、引领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生的学习能力包括质疑、搜集应用信息以及创新能力,还包括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能力等。这些能力实际上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是始终贯穿其中的,并且体现在教学环节设计上。注重培养学生的这些学习能力,才能切实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小学生对生活中的陌生事物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还会提出不少疑问,而对如何提出数学问题却有些生涩。为此,教师在课堂上时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学过程中通过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实际相联系,创设问题情境,自然而然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相连,从而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且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基于自己的生活经验去发现以及提出数学问题,而且乐于思考、乐于探究。教师也需要有意识地培养班上的“问题意识带头人”,通过榜样的力量不断增强整个班级学生的问题意识,逐步帮助学生养成学会观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及解决问题等良好习惯。
   而教师要做到在设置问题时引而不发,循循善诱,引导学生思考与学习,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自我推论,进而发现更多知识。教学课堂之中,既要体现教师有效的主导作用,又要体现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发挥。通过采取一定的手段引导学生的思路,没必要直接把知识点说出来,而是通过问题来引导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调动起来,更好地挖掘自我的心理潜能,形成探索精神,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而引导学生思考,引导其学习,也为后续教学过程打好了伏笔。教师引而不发,诱导学生思考与学习,使学生的整体认知系统一步步地被激活并运转起来,从萌生兴趣到对新知识的主动探索与理解,一步步不断使思维进阶,由浅入深地探寻知识。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而学生则身处主动学习地位,教育教学的价值都被充分体现了出来,学生的这一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也在潜移默化的培养中得到提升。
   三、利用情境引领来构建自主学习课堂,促使学生开展自主学习
   根据高年级学生的認知特性及其数学学习现状,教师在落实自主学习课堂构建时应以情境创设为铺垫,通过创设精准、有趣、形象的认知情境,使学生彻底融入鲜活而生动的认知生态,并带着问题、带着好奇去自主思考、自主分析、自主探究,于无形之中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素养。同时,教师应做好对一些趣味性、直观化、丰富性认知情境的创设,从不同视域实现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例如,在开展“分数大小的比较”教学中,教师可在课堂引入故事:猴哥请兄弟吃西瓜,分瓜时,猴哥说道:根据大家今天的表现,分给八戒个西瓜,分给沙师弟个西瓜。话音未落,八戒便嚷嚷起来:这不公平,为啥我分到的西瓜比沙师弟少?随机设问:悟空这样分瓜公平吗?谁能帮八戒解开心中的谜团?使学生在故事与问题情境的驱使下开展自主学习,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以真正达到更好地提升教学效能的目的。教师通过营造和谐而宽松的课堂气氛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及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自主意识。因此,情境的创设至关重要,成为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与土壤。在教学之中,教师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让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积极发言,积极思考,充分发挥个性潜能,主动探究。教师做教学的引路人,通过尊重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自信,从而提高自主学习质量。根据小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创设竞争性的情境,让学生在赶、比、超中不断激活思维,展现自我的个性,发挥自我的优势。在积极参与这一竞争过程中,学生在辩论问题的过程中,,其逻辑清晰,有助于发散思维、辩证思维的培养。通过创设有价值的竞争性情境,让学生乐于自主学习、展示自我个性,也乐于与他人积极交流,不断夯实基础,搭建自我的知识框架。

相关文章:
  • 1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艺术生英语学习的困境和可行性探究
  • 2 提升高中语文朗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 3 借助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语文课堂
  • 4 探讨新课改下如何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 5 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以信息技术提升教师教学素养的研究
  • 6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 7 提高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课堂效率
  • 8 小学英语课堂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策略
  • 9 云环境下小学英语智慧课堂建设研究
  • 10 创新思维在小学美术单元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