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刘爱琴 发表期数:新课程 2022年32期 本文字数:2714
本文由开展中小学课后延时服务工作的重要性展开论述,从课后延时服务的服务内容、服务工作人力资源支持、服务监管、服务工作财政保障、服务工作后勤保障这几个方面,对中小学课后延时服务工作进行了思考,由此提出了相应的服务措施,希望能够为中小学课后延时服务的落实和推行提供有效依据。
一、开展中小学课后延时服务工作的重要性
现阶段,我国人民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尤其是在“三孩”开放之后,家庭的经济压力大幅度提升,,这使双职工家庭模式逐渐成为当前主要的家庭模式。在此背景下“双减”政策的推行让中小学生在校时间缩短,导致学生放学时间与家长上班时间冲突,引发了食宿、课后教育、安全等一系列问题。虽然目前已经有机构提供专门的课后托管服务,但服务收费对部分家庭来说比较高,导致家长接孩子难的问题仍未彻底解决。为此,中小学校通过推行课后延时服务,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减轻家长的养育负担,有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由此可见,开展中小学课后延时服务工作,对于民生、教育均有重要意义。
随着现代化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中小学生逐渐成为一个最受关注的群体。在义务教育改革的深入与贯彻下,国家积极出台了“减负”政策。这主要是因为现如今大多学校和教师都给学生太多的课业负担,使学生对学习失去了好奇心和兴趣。“减负”政策的积极推进,在一定层面上解决了学习过程中面临的巨大难题。早在2017年,教育部办公厅就在《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当中明确强调了课后服务工作的重要作用。课后延时服务工作的全面推进,能够在很大层面上促进学生具有良好的身体状况,甚至都能够在家长接送孩子上下学方面提供一定的帮助。由此可见,长期不断地贯彻和推动课后延时服务能够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帮助。
现如今我国在中小学生教学能力和水平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为了能够更进一步满足课堂教学的需求,我们应该积极开展课后延时服务工作。尤其是对中小学生来说,放学后的接送问题已经成为学校和家长的一大难题,而这种延时服务工作能够非常有效地利用学校内部管理、场地、资源等的优势,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和环境。学校在合理的范围内增设延时服务,主要是为了便民、利民服务,始终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放在首位,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接受到更加优秀、全面的教育。当然,现代化的校园教学理念也是建立在国家政策引导之下的,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加美好的生活,创造基本的前提保障。学校延时放学时间,满足家庭的基本需求,为社会的发展创造出更加良好的环境,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二、开展中小学课后延时服务工作的思考研究
(一)优化服务内容
目前,“二孩”家庭逐渐增多,经常会出现一个家庭中的两个孩子分别在不同的年级,或一个在中学、一个在小学,而中学和小学以及不同年级的课后延时服务时间存在差异,这样即使得到了延时服务,依然不能解决放学时间差的问题,因此,学校可以考虑额外增加“弹性离校”服务内容,允许家长通过与学校进行沟通,按照其需求提前将学生接走,为家长提供便利,真正体现为民服务。在服务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解决课后教育问题,学校还可以对服务内容进行充实、优化,在提供基础的看护服务的同时,有效运用现有条件,设置一些兴趣课程、课后辅导服务,以保证学生的课后教育。但在此过程中,应当符合“减负”政策要求,明令禁止集体补课等行为,教师可以考虑在延时服务期间组织一些有意义的课外活动,如参观纪念馆、观看教育电影等,由此丰富学生的课后生活,优化服务工作内容。例如,在部编版初中语文课程中学到了课文《智取生辰纲》,那么在当天的延迟服务期间,就可以考虑为学生播放《智取生辰纲》的影视作品,让学生能够借此回顧课程内容,培养其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此外,在服务内容优化上,学校应迎合家长的意识,并定期组织问卷调查活动,或在线上征集家长对延时服务的需求,为服务内容优化工作提供明确方向,提高服务工作开展效果。为此,在服务工作中,政府、学校可以考虑建设相应的建议、意见反馈平台,如确立校园网站、公众号等,为家长提供一个与学校、政府围绕延迟服务的畅通的建议反馈渠道,推动延迟服务内容的持续优化。
课后延时服务能够在很大层面上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最主要的就是课后延时工作的全面推进,能够在中小学生学习内容上有非常明显的提升。为了能够更加全面地丰富中小学生课堂教学的内容,学校可以积极地将校园内部的环境和课程进行整体的改革与创新,让小学生能够更加真切地感受艺术的独特美感以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对于中学生而言学校则需要将更多有价值的书籍推荐给学生阅读,让他们能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真切地感受到快乐。
(二)强化服务工作的人力资源支持
当前出台的关于延时服务的指导意见,仅提出了家长可根据个人意愿选择是否享受该服务,但并未给予教师自主参加的选择权,大部分中小学通常会要求所有教师都要接受该服务。而事实上,对于参与延时服务的教师来说,其相应补贴较少,使得其参与积极性不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对延时服务的效果产生影响。为此,中小学可以考虑给予教师自主选择的机会,并给出更多的补贴,提高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为延时服务提供更高质量的人力资源支持。在此过程中,学校需要制订一套规范、合理的延时服务教师补助方案,促使更多的教师自主、积极地参与到服务工作中,打造出一支有热忱、高质量的延时服务工作团队,强化工作的人力资源支持。
一般来说,执行延时服务工作的人员为本校教师,而对于一部分教师来说,即使能够获得较为丰厚的补贴,其参与服务工作的主动性依然较低,此时,如果仍要求此部分教师负责延时服务工作,就很难保证服务工作质量。在此背景下,学校可以考虑引入校外力量来推动延时服务的开展,以充实服务工作团队,为服务工作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及课程资源支持。在此过程中,学校可以考虑向校外的美术馆、少年宫等教育场所发出邀请,并将这些教育机构的工作人员引入学校,让其在延时服务期间向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讲解,开阔学生的知识面,由此在保证人力资源支持的同时,提高延时服务工作质量。此外,学校也可以积极与公益机构、社区取得联系,委托社区、公益机构推荐一些工作能力强的志愿者,让其帮助学校开展延时服务工作,或者直接构建一个网上报名平台,鼓励大学生社团、学生志愿者报名前往学校,参与延时服务工作,充实延时服务的人力资源,保证延时服务的有效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