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芮鹏媛 发表期数:新课程 2022年32期 本文字数:2646
摘 要:
小学是学生身体成长和心智发育的关键时期。对于学生来说,不仅需要在传统的应试学科中取得良好的成绩,在如美术这类综合性学科的学习中也应该有自己的追求。美术作为
小学学习的学科之一,对于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养都有着重要的提升,是学生全面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现有的问题对原有的教学进行调整,从而使学生可以在美术学习中得到更多的收获,积极地投入到美术的学习中。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模式;提升探究;意象色彩;创意作业
小学美术的教学内容大多是一些学生生活中生动有趣的内容,而这些也正是学生需要学习的主要原因。生活中处处存在美,而学生缺少的正是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审美可以得到有效提升,同时看待事物的眼光也会有所改变,对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在美术教学中需要利用教材中的生活元素,拓展原有的美术教材,使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可以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以及体验,主动参与到美术中。在美术教学中,要提高教学效果,教師需要秉承“教学合一”的宗旨,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美术知识,在实践过程中,根据场景的需求做出自己的判断,将美术运用到生活中。在美术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主动学习才能最大化地实现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将更多趣味的教学内容向学生展示。
一、根据教材内容拓展生活元素
美术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现有的美术教材书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有趣的内容介绍和照片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同时美术教材也呈现出扩展性和延伸的特点。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支持生活教育的理念,多用以生活要素基础的内容为教材增添更多的色彩[1]。生活化的教学可以使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和亲身体验,化被动为主动,在美术学习中找到自己的方向。在小学,自然画是主要的学习内容,教师需要使用自然的各种要素,通过绘画来引导学生发现自然之美、展现自然之美。为了进一步扩大学生的想象空间,教师可以以春、夏、秋、冬四季为主题整合艺术路线,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例如,以“春天的色彩”这节课程为例,教师在教学的开头留下了课后预习任务,记录春天的美丽景色。课堂上,教师围绕学生展示的花朵、蓝天照片介绍新课,用《春天在哪里》这首曲子活跃教室的气氛,使学生能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接下来,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谈论发现春天的地方,一些学生说在公园里发现了绿草,一些学生说在路边发现了色彩鲜艳的花。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回答进行鼓励,并根据学生的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和摘要,以便更清楚地了解春天风景之美。最后,教师再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画出反映自己思维特点的春天风景优美的画。通过这个课程,一方面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另一方面提高学生学习艺术知识的能力。
在根据教材内容拓展生活元素的基础上,对学生作业的创意表现也需要适当地提高要求,从而让学生感受到艺术的魅力。观察大自然,用大自然颜色来表现,是很多学生潜意识中的色彩表现方式。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模式的提升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展现出来的作业更加具有创造性,提升学生的创造意识、鉴赏能力等。所以,教师更应该提倡学生从对大自然的色彩感悟由固有色引向主观和艺术感受层面去思考与表达,激发学生作业中意象性色彩的表现,从而激活儿童在绘画中作业的灵动表现,这也是课堂教学模式提升的重要内容。
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生活情境
灵活运用知识是教学的中心,教师要打破传统“死读书”的观念,集中精力训练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造性能力,使学生在“做”的过程中更快地吸收和消化新知识[2]。艺术源于生活,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审美爱好,充分体验生活的美好,有效地刺激学生的艺术潜能,使学生在绘画过程中从直观地以儿童感观的调节为基础的层面上得到升华,用自己选择和制造的意象色彩,率性地表现视觉、知觉带来的心理上对现实事物的色彩感受。教师有必要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性格特点合理规划生活状况。如果是低年级学生,教师应该适当地介绍童话;如果是中年级学生,应该适当地引入咨询实践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注意生活中的新奇性、独特性和色彩性,让学生学习更高效、积极。唤醒生命力的儿童美术教学,其审美需要由生活向艺术的眼光转化,从对日常事物所固有的特殊性、多意性、模糊性、完整性进行美术视角的超级体验。意象性的绘画色彩是学生提升美术鉴赏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模式提升的细节点,从而可以促进学生美术体验的升华,提高审美情感。比如,看到阴沉沉的天空,感觉压抑低沉;看到火红的晚霞,觉得活力热烈;看到绿幽幽的草地,感觉清新充满生命力等。当学生视觉体验后,对生命本质意义就会有渐进的理解,能够正确回答他的表现性时,再让学生将这种表现性体现出来。用这种方法,无论学生在什么样的生活情境中,都能够促进学生对美术学习的体验升华[3]。
例如,教师在开展“水墨画鸟”的教学时,要明确这一部分是学习中国画的基础,确定引导学生学习中国画基本特征和技能的教育目标。在课堂上,教师用视频和音响介绍新的课程,在两者的共同运用下创设活跃的生活情境,然后向学生提问:看到这些美丽的中国画时能想到什么?从季节、事物的表现手法、作者的创作心境等方面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接下来,展示有名的以“鸟为焦点,花为背景”的作品,为了鼓励学生仔细观察,将画中的鸟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思考作者是如何从感官的直观感受用绘画的方式来表现出意象色彩表现的,更综合地欣赏作品,讨论其差异[4]。随后,通过小组合作进行独立探究,总结和引导油墨绘画的特点。各组将指派代表仔细聆听教师并给予适当的评价,同时听取他们的意见。在此基础上,教师将深刻认识中国墨彩的主要特征,引导学生熟悉更基本的绘画知识和技能。最后,重点关注小组的调查合作,开展课堂演习,在实践过程中更全面地吸收和应用新知识。在作业环节,鼓励学生大胆地从意象色彩方向表现出作业的创造性,这样使学生的思考方向得到拓宽,作业表现的方式更灵活多变,也很好地解决了学生作业雷同的现象,鼓励学生大胆地表现出内心的感受,,不要受固定的事物形态和事物色彩的限制,体现出作业的创造性和鉴赏性,从而达到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模式提升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