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赵世梅 发表期数:新课程 2022年32期 本文字数:2553
新时期,为不断提升智障
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发挥特殊教育
学校的办学价值与社会效能,我国特殊教育
学校开展教学时,需要契合智障
学生的身心成长与学习诉求,灵活开展生活化教学策略,保证生活化教学工作开展的整体效果。
一、智障学生的身心特点与现实需求
若学生存在轻度的智力障碍,则可以在普通学校进行随班就读,若学生存在中度或重度的智力障碍,则需要在特殊教育机构进行学习与生活。该部分学生由于生理性缺陷或器质性损伤,智力低于同龄学生,且存在社会适应问题。为呵护每一个学生,特殊教育学校在开展教学工作时,应当基于智障学生的身心成长特点,突出社会适应教育工作,并开展针对性的教学引导措施,保证特殊教育学校教育工作开展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例如,在中度智力障碍学生教学工作开展阶段,教师可突出自主、独立生活技能、基础准备、沟通、口语、认知发展、社会化、人格发展、职业休闲、娱乐技能等视域入手,对智障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引导。通过进行分析可知,特殊教育学校与普通学校的育人理念不同,并没有侧重系统化、科学性的文化知识教育,突出创新人才、高素质人才培育,鉴于教学对象的特殊性,在实际教学工作开展时,旨在不断提升智障学生的社会适应性。为实现预期教学工作目标,在实际教学工作开展阶段,教师应当紧密联系实际社会生活,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与针对性,有效满足智障学生的现实成长需求,为智障学生今后的生活提供一定的保障。
由于受到智力发展水平的直接限制,智力障碍学生主要以直观的思维理解为主,不能对抽象复杂的事物进行学习与思考。为此,在特殊教育学校开展具体教学工作时,应当基于学生的生活体验、知识积累,将枯燥的抽象知识合理融入生活场景当中,促使学生借助熟悉的生活事物,建立相关知识的联系,进而实现生活经验的知识化,有效提升智障学生的生活化学习效果。
二、特殊教育学校智障学生生活化教学实施策略
(一)目标生活化
特殊教育学校开展教学工作时,为发挥生活化教学潜在价值,教师则需要设定生活化教育目标,基于目标导向,提高生活化教学方案执行的整体效果。鉴于智障学生学习成长的特殊性,教师界定生活化教学目标,应当有效契合智障學生的学习“最近发展区”。
(二)内容生活化
为推动我国特殊教育工作水平的提升,在对特殊学生进行教育时,应当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与呵护。在编制具体教学内容时,应当契合智障学生的学习诉求,突出生活化教育理念,对教学内容与生活事例进行有效结合,保证可调动智障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储备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
(三)环境生活化
为保证生活化教学工作开展的有效性,教师应当为智障学生创造生活化学习成长环境,将教学内容与生活技能,有效地渗透到生活化环境中,在生活化环境的熏陶下,不断提高智障学生的生活技能与社会适应能力,为智障学生今后进入社会能够独立生活提供保障。
(四)方法生活化
1.游戏法
鉴于智障学生的思维理解能力有限,在实际教学工作开展时,不可直接讲解相关内容,增加智障学习的学习难度。为此,教师可基于生活化教学理念,为学生建构生活游戏教学模式,促使学生学习相关内容,并完成对相关生活技能的有效巩固。在具体教学工作开展阶段,为保证生活化教学工作开展的有效性与可行性,教师应当契合教学内容,依据智障学生的身心认知范畴,设计趣味性的体验游戏。
例如,对年龄较低的智障学生进行教育引导时,为促使学生学习掌握简单的汉字,教师可采取找朋友、编儿歌、顺口溜等方式,促使智障学生对相关内容轻松、有效地记忆、理解。又如,在运动与保健相关板块教学时,为锻炼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教师可设置“抢险”的游戏环节,引导学生走独木桥搬运物体,促使学生有效地调节身体的平衡能力,发挥出游戏教学的工作开展价值与意义。笔者认为,在游戏生活化教学工作开展阶段,能够实现寓教于乐,为智障学生建构活跃、轻松的学习成长环境,促使智障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2.情景化
鉴于智力障碍学生的生活经验非常贫乏,为保证相关教学工作开展的有效性与可行性,,在实际教学工作开展阶段,应当合理选择生活教学素材,充分发挥生活素材的教育价值,有效丰富智障学生的感性认知,不断提升智障学生的社会适应性。为实现预期教育工作开展目标,教师开展教学改革创新时,应当采取情景化教学策略,完成对教学内容与生活情景的有效融合,促使智障学生能够基于生活经验与技能,有效融入教学活动中,直观地学习、理解相关内容,降低智障学生学习相关内容的难度,保证智障学生在生活化情景中,学习掌握相关知识与技能,不断提升智障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如教师开展生活化教学时,引导智障学生“认识整点时间”,为保证教学质量与效果,教师在整点上课时,可引导学生观看钟表,学习认识整点时间,启蒙学生的时间观念。为增强智障学生的生活时间意识,教师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进行有效结合,并为学生设置特殊的情景,如起床的整点时间、上学的整点时间、午饭的整点时间、放学的整点时间、晚饭的整点时间、睡觉的整点时间等,使智障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加强时间意识,为智障学生今后的学习与成长铺垫基石,充分发挥生活情景教学工作开展的价值,促进智障学生的健康成长。
3.直观法
鉴于智障学生的思维意识,主要以直观的思维理解为主,抽象概括理解能力较低。为此,在特殊教育学校开展教学工作阶段,应当采取直观的生活化教学策略,为学生创设直观的学习环境,如实物演示、多媒体教学、现场参观、视频教学等,促使学生能够直观地学习与思考相关内容,提高智障学生的综合学习水平。笔者认为,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有力支持下,教师开展多媒体教学工作,可将静态的事物进行动态演示、化抽象为具体、化呆板为生动,有效降低学生的理解认知难度,调动智障学生的听觉细胞、视觉神经、感知系统,完成对学生心理的全方位刺激,使学生有效学习掌握相关内容,提升智障学生的实际生活适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