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中华美德薪火传承

2023-01-30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本文作者:孔磊 发表期数:新课程 2022年32期 本文字数:2627

   新课改进一步强调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等。要求教师不仅传授基础的数学理论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一、挖掘情境资源,加强德育
   “说教”是传统的德育模式。它既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又易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因此,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必须结合情境的创设,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全身心投入到学习活动中,自然接受德育,产生潜移默化的正面影响。
   (一)以故事形式创设情境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因此他们普遍喜欢听故事,,而教师应当抓住这一点,在课堂上渗透德育时,借助故事的形式创设问题情境。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把德育知识教授给学生。
   在认识“年、月、日”的时候,我给学生讲了一个近代的爱国故事。根据这个故事提问:“你能在年历上找到这个故事发生在几月几日吗?你是怎么找的?”等问题,不仅帮助学生认识了相关的基础概念,还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怀。在学习一年级“比一比”的时候,我给学生讲授了关于“孔融让梨”的故事,让学生学习懂得谦让的美德。再提出问题:“两个梨,哪一个最轻?你是怎样判断的?”由此引出比较重量的方法。在认识“平均分”的时候,把6个桃平均分给2个人,分法有许多。结合学生的探索提出问题:“如果是你,你会选择哪一种分法?”极少部分的学生选择一份多的、一份少的,自己要最多的那一份。大部分学生选择把6个桃分成同样多的2份,因为每人分得同样多最公平。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不仅认识了平均分的概念,还体会到了公平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更让学生懂得了满足。
   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有很大的不同。创设问题情境的教学方式,经过教师在课堂上的实践后,受到了家长以及学生的一致好评,因此这种教学方式经常被教师运用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但是如何更加有效地创设出问题情境也成为大部分教师所面临的问题。
   (二)以讨论形式领悟情境
   讨论式的教学方式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教师的组织,使学生的思想不断碰撞,把学生的被动接受变成主动探究。
   在教学“通分”的时候,创设一个用地砖铺一个正方形地面的情境,要求学生认真看图并讨论以下问题:怎样才能铺满这个地面并且地砖都是整数?这个情境不但把抽象的“通分”转化为直观的实际问题,能看得见,摸得着,加深了学生对情境的领悟,还加强了对学生多动脑、要节约、要环保的思想教育。在学习三年级“统计”的时候,呈现关于人们周一至周日阅读量的统计表,引导学生观察讨论结果,说说能发现什么。学生通过讨论发现每隔5天阅读量会激增,然后突然变少。更有学生大胆提出阅读量最大的两天可能是周六、周日。因为周一工作比较忙,所以阅读量比较少。在讨论的过程中各种想法天马行空,虽然有些不一定正确,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交流能力、推理能力等,也教育了学生日常生活中要多读书,提高认知水平。
   讨论式教学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重要突破和补充。它有利于培养高素质人才,以满足当今与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以练习形式,升华情境
   数学学习的目标在于应用,体现于解题。应用与练习是数学课堂的重要组成环节,也是学生课后巩固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如果教师能活用练习,就能实现教学情境的升华,从知识技能上升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目前,资源问题、垃圾问题和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倍受人們重视。随着人们生态文明意识的提高,生态文明的教育也被列入德育范畴。在学习“条形统计图”的时候,可以在练习中出示2015年几个城市生活垃圾的总量:北京市790万吨,上海市780万吨,广东省深圳市570万吨,四川省成都市460万吨,浙江省杭州市360万吨。在学习“扇形统计图”时,可以在练习中出示某居民区生活垃圾的成分:废纸30%,金属5%,塑料20%,腐殖物40%和其他垃圾5%。在完成统计图以后,让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和感受。垃圾的大量产生严重破坏生态环境,也造成了大量资源的浪费。在学习“亿”相关知识的时候,可以在练习中出示像这样的练习:我国约有13亿人口,如果每人浪费1滴水,那么一共约13亿滴水,大家想不想知道13亿滴水大约有多重呢?引导学生在水龙头下滴50滴水,用秤称一称50滴水的重量,再计算13亿滴水的重量大约是260吨水。并拓展延伸告诉学生一个人一个月大约用1吨水,那么260吨水足足能用上2年。学生一下子惊呆了,主动地在心里建立了节约用水的环保意识。学生回到家中也非常快乐地与长辈和朋友交流,无形中扩大了德育对象的群体。
   此类题目的练习不仅使学生体会到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而且是当下社会的热门话题,有助于提高学生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结合教学活动,渗透德育
   (一)适用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新课程倡导合作学习,小组合作是体现课堂主人翁的重要形式之一。但如果小组合作开展得不好,会适得其反,如学习差的学生被忽视,变得更胆小;成员各有想法,意见不统一,甚至态度强硬,形成争吵。这种只是浮于表面,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在我的课堂讨论中,首先要分工明确,特别是确定组长,保证小组的纪律性和有序性。在组员发言时,一般从成绩稍差的组员开始,树立他们的信心,让大家感觉到我们都是平等的。其他小朋友细心聆听,否则剥夺发言的权利,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以及对他人的尊重。在汇报时要虚心听讲,不同意见要说明原因,不能蛮横无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竞争意识。
   (二)活用光辉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在德育中,利用我国数学史上的光辉成就,让学生了解我国数学家的伟大贡献,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比如,在教学“圆周率”的时候,教师介绍:魏晋时期,刘徽根据切割正方形石块的启发,发明了“割圆术”。大约1500年前,中国伟大的数学家、天文学家祖冲之就利用“割圆术”计算出圆周率小数点后的第7位,要比外国的数学家早了一千多年。通过历史上的光辉成就,把教材中的“情”转移到学生的心中,让学生受到感染,受到教育,达到“情感共鸣”。

相关文章:
  • 1 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在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
  • 2 小学高段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现状及对策
  • 3 指向计算思维培养的小学图形化编程教学案例研究
  • 4 前置性学习在新课标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
  • 5 习得缩写方法 掌握缩写技能
  • 6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布置的有效策略
  • 7 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美术教学创新研究
  • 8 关于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
  • 9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
  • 10 微信平台在家校亲子共读中的作用解析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