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李兴芳 发表期数:新课程 2022年31期 本文字数:2531
摘 要: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注重中职语文学科的实践性,是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迫切需要和中职学生就业、创业的现实需要。中职语文教学实践性缺失的后果:充耳不会听,张口不会说,开卷不会读,提笔不会写。原因:教学与实践脱节、教材与生活割裂、教法与学法错位。补救措施:着力突出中职专业特色;紧密结合学生就业需要;力求贴近学生实际水平;注重灵活创新、因材施教;始终把握课程改革方向;坚持全面发展文实兼备,真正实现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实践性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职业教育是给予学生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的教育。随着社会经济的转型、职业教育的发展、就业形势的不断变化,注重职业教育实践性的呼声日益高涨。中职教育是职业教育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语文又是中职学校的基础学科,在提高学生思想素质和文化素养、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巩固基础知识、提升基本技能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注重中职语文教学实践性的要求更为迫切。
注重实践性导向,既是中职培养目标的需要,,又是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中职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提出“要认真贯彻注重基础、强化能力、突出重点、学以致用的原则,侧重于读、写、听、说和思维等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但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常常出现教学与实践脱节、教材与生活割裂、教法与学法错位的情况,导致中职语文教学实践性缺失,不但降低了教学效率,而且弱化了教学效果。
一、实践性缺失导致的后果
实践性缺失会导致中职语文教学目标不明確、思路不清晰、基础不扎实、成效不明显。
(一)导致学生充耳不会听
实践性缺失导致学生方向不明,不会听课。要么不得要领、不懂章法,要么找不准难点、抓不住重点,要么一知半解、似懂非懂。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云遮雾罩。例如,引导学生欣赏“意蕴深长的诗歌”板块《妈妈》这首诗歌时,由于大多数学生对偏远闭塞山村生活情况缺乏感性认识,找不着感触领悟的方向;甚至一些学生只是觉得滑稽可笑,无法理解广大偏僻农村地区妇女辛劳、困顿的生命状态,更无法聆听诗歌表达的深刻内涵和思想感情。
(二)导致学生张口不会说
实践性缺失导致学生思路不清,不会表达。要么语无伦次、颠三倒四,要么词不达意、言不由衷,要么钝口拙腮、张口结舌,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例如,教学“余味回甘的叙述”板块“表达与交流”中“自我介绍”章节时,许多学生模仿、演练多次,仍不得要领,无法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语言流畅地完成自我介绍,更无法达到个性化推销自己的水平。
(三)导致学生开卷不会读
实践性缺失导致学生学法失当,不会读书。要么心不在焉、漫不经心,要么一叶障目、浅尝辄止,要么囫囵吞枣、不求甚解,茫然四顾、不知所云。例如,教学“缜密深刻的议论”板块《独处的充实》一文时,许多学生对“独处是灵魂生长的必要空间”“独处是与自己的灵魂以及与宇宙中神秘力量的对话”“独处是灵魂成长的必要空间”等饱含哲理的语句读不懂,对作者鞭辟入里、缜密阐释的论证更是无法理解。
(四)导致学生提笔不会写
实践性缺失导致学生能力不强,不会写作。要么抓耳挠腮、无从下笔,要么记流水账、索然无味,要么生搬硬套、空洞无物,文不对题、离题万里。例如,教学“清新隽永的抒情”板块“表达与交流”应用文写作《书信》章节时,许多学生不知道写给谁、写什么、怎么写;经过范文研读、教师点拨、分组讨论后,许多学生写出的书信还是只言片语、味同嚼蜡;还有部分学生基础薄弱、错别字较多,教师需从字词矫正入手,导致教学节奏缓慢。
凡此种种,导致中职语文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听、说、读、写四项基本功培养目标难以达成,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更是无从谈起。
二、实践性缺失产生的原因
(一)教学与实践脱节
没能从中职语文教学实践需要和学生成长需要出发做深度思考,缺乏问题意识和实践导向,为教学而教学,造成课堂教的实践中用不上,实践中急需的课堂上学不到。近年来,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组织学生外出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大大减少,许多实践内容只能在教室里模拟演练,闭门造车,缺乏社会场景和现实感,实践效果不言而喻。
(二)教材与生活割裂
没能从学生的视角审视教材,寻找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的契合点,结合学生生活环境进行本土化处理;没能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度挖掘、延伸、补充和完善。照本宣科、望文生义。如“简明生动的说明”板块,选取的文章“蛛网的建筑”“大国工匠胡双钱”“港珠澳大桥背后的高科技支撑”“长颈鹿的基因:身高的故事”等,应该说兼顾了传统与现代,但在许多学生看来,都讲的是“别人的故事”,离学生所处的环境相隔太远。教师如果还不准备将乡土教材、校本教材做有益衔接过渡,则很难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
(三)教法与学法错位
没能理清教师主导地位和学生主体地位的关系,教师的教法未能指导学生的学法,学生的学法未能配合教师的教法,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导致各自为政的错位互动,课堂没有生机、没有活力。教师只管教,学生自顾学,导致备课就是“抄教案”,上课就是“满堂灌”,作业就是“题海战”,复习就是“热剩饭”,师生之间缺乏良性互动,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三、实践性缺失补救的措施
强调中职语文教学的实践性,并不是鼓吹“工具论”,片面地认为“语文是一门工具课”,而是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迫切需要和中职学生就业、创业的现实需要。实践证明,中职语文教学要以就业为导向,从学生实际出发,坚持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下面以广播电视学校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