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刘彩英 发表期数:新课程 2022年30期 本文字数:2569
摘 要:初中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综合素养具有必要性。从初中地理作业的教学现状入手,针对如何在“双减”背景下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创新作业环节进行深入研究和广泛实践,以期遵循地理教学大纲,让作业更好地辅助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双减”背景;初中地理;创新作业;突出问题;途径
经济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力度也随之增强,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教育改革。在“双减”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学也应紧跟教育发展潮流。地理课程标准要求为学生布置科学的地理作业,让学生通过系统和专业学习汲取知识和培养技能,为综合素质提升打下坚实基础。本文从以下几点谈谈“双减”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创新作业。
一、“双减”背景下初中地理创新作业的主要意义
减负势在必行,创新教学永无止步。作业是影响学校教育价值和专业水平的集中体现,以教学和评价相结合的支撑点,是学校、社会和家庭的联系点,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学习负担和学习效率的关键。为此,“双减”背景下的初中地理作业创新成为教师、家长高度重视的一个话题。“双减”政策的出台和实施,是不是意味着作业不用布置了?要是布置的话,又该如何借助创新作业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带着这些问题,笔者参加了有关部门内容丰富和形式多样的主题教学活动,成效斐然。作為一名初中地理教师,笔者深有感触,特汲取同行优秀教学经验,同时立足自身多年教学实践,从以下两方面谈谈“双减”背景下初中地理创新作业的主要意义,以期为诸位同仁提供参考。
(一)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
初中地理作业创新需要教师遵循“精选、先做、全批、反馈”的教育理念,并以此为基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精选目标在于减少作业数量,提升作业质量;先做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作业难度,了解学生做作业时间;全批目标在于精准把握学生作业现状,减少教师布置作业数量;反馈目的在于让学生纠正错误和加深理解。
为了最大限度地彰显作业功能,在精选前提下,要重视设计,体现创新导向的作业布置,这是以后发展的趋势,也是研究和实践的一个难点。最佳状态就是让学生喜欢做作业,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培养技能、体验学习的成就感。作业对学生而言,既熟悉又陌生,许多学生对此投入大量时间、精力,却收效甚微。达到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师的一项本职要求,不应把教学目标拓展到课下作业中,更不能把课堂查漏补缺用到课外作业上。如果课堂效率低下,作业就是学生沉重的学习负担;如果课堂效率高,作业就是如虎添翼。作业减负首先在于创新作业。
(二)有助于作业形式的多样化
笔者认为,作业是教师精挑细选送给学生最好的礼物。一位优秀教师,要借助作业,让学生多才多艺,从中发现自我价值,发展多种兴趣爱好,从中学会感恩。为此,教师要创新作业形式,如非书面作业、课外阅读、亲子活动等,在特定节日布置主题鲜明的活动,让学生放下作业,亲近自然,在内容丰富和形式多样的作业中展示才能。
设置单元类作业,引导学生系统学习;设置合作类作业,引导学生合作;设置智慧类作业,提升学生智力水平。设置跨学科作业,推动学生多样化发展;设置分层作业,让每位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学有所乐。创新作业形式,可以起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减负的目的。学生通过系统学习后发现自身不足之处。教师要优化作业,让减负增效落到实处,让作业不再成为学生的一项负担,让学生在轻松和快乐的作业环境中学习,让初中地理教学实现全面化、个性化和精准化发展。
二、现阶段初中地理作业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作业是学生巩固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检验教师教学效率的一种方式。地理学科是一门理论和实践联系密切的学科,要想完成教学中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除了常规的课堂教学之外,还要设计作业。传统地理作业以应试教育为指导,重视对知识的检测和巩固,作业内容单调,局限于本学科,脱离学生生活,形式设计单一,格式统一,注重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一部分地理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主观性较强,在完成教学目标后随意设置作业,很少关注学生做作业的策略和完成效率,对作业评价单一,忽视学生在做作业中的个体感受;一部分教师不能深刻认识作业内涵,作业存在较多问题。比如,教师传授知识占据大量课堂时间,巩固课堂知识只能放到课下;地理作业不是课后训练题就是教材中的习题,,这种内容和形式长期不变,这种程序性作业很难激发学生兴趣,脱离学生生活,背离学生全面发展。长期以来,地理作业格式统一、内容统一,全体学生都严格依据教师的要求完成作业,以至于作业千篇一律,脱离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三、“双减”背景下初中地理作业创新策略
(一)增强初中地理作业趣味,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效率
初中地理教师为学生布置作业时应把趣味性融入其中。如果教师设计的作业具有开放性,学生会以浓厚的兴趣参与其中,以更加积极和开放的姿态去完成作业。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可以把作业和学生生活和兴趣爱好有效结合,让学生自主探索,促使学生以新视角展开思考,逐步提升自身认知能力,以便汲取更多知识,形成更多技能。
比如,在学习某些内容时,教师应立足学生好奇心设计作业,让学生在课下通过报刊、网络、走访等搜集相关的学习素材,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有初步了解,结合地理知识特点分析知识之间的联系,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由于知识的趣味性,能吸引学生更多的注意力,让学生在高效完成作业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二)精心选择初中地理作业,以保证学生高效完成作业
通过课堂细致观察和课下积极走访得知,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进行的是被动记忆和机械训练,师生互动频率较低。在作业布置时这种问题依旧存在,一部分学生会因为作业数量多、难度高而对作业产生抵触,教师应为学生精心选择平台,让学生结合自身学习情况自主选择作业内容,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运用自身优势,减轻学习负担,让学生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