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研究

2023-02-14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本文作者:令敏 发表期数:新课程 2022年30期 本文字数:2699

   在新时期的课程教学中,应当以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主要目标,使当代初中生具备一定的道德观念和法治观念,强化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为核心素养的培养设定明确的目标,采用科学的教学方式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核心素养融入学生的思想观念中,真正改变学生的行为习惯,使其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
   首先,重视程度较低。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较大,在多门学科的学习中,学生更重视主科课程,在考试思维的影响下,学生更关注课堂中教师提到的知识点,基本不会详细思考知识的内涵和实际的应用,对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理解比较浅显。部分学生认为道德与法治学科不具有实用性,不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关联性,往往会将学科定义为“有用”或“无用”的学科,将知识划分为“考试重点”和“非重点”知识,没有从个人素养的层面学习和思考。其次,教学方式较为单一,教学效果较差。在素质教育的引导下,很多教师开始转变教学观念,增加了核心素养的有关内容,但是,教师并未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教授的内容完全以教材为主,很少引入生活化的事例。教学过程缺少互动,很难在原有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中找到一个平衡点,往往会忽视核心素养的培养。最后,道德与法治教学过于注重理论。教学过程注重理论,缺少实践,知识和生活缺少关联,导致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效果较差。
   二、培养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意义
   对于道德素养来说,主要是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开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关爱他人,在学校尊敬老师、帮助同学、团结友爱,在家里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做一个热爱祖国、关爱自然的人。从心理健康层面来看,核心素养的培养能够让学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还能让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正确看待学习和生活中的挫折,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理想。从法治层面来看,法治在该学科的教学中非常重要,教师应在培养核心素养的基础上,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在学法的过程中逐渐懂法、知法,最终成为一个守法的人。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培养措施
   (一)明确教学目标
   道德与法治教材的不同单元有不同的主题,应结合教材内容确定教学目标,根据明确的目标展开教学。教师要将核心素养融入课堂,融入教学过程中,体现在教学目标中,以此为导向进行教学,围绕目标展开教学,为道德与法治课堂指明方向。设计道德与法治课程目标的过程中,不能只关注教材中的理论知识,更要重视思想观念、思维能力、道德品质、法律意识等方面的培养,这些才是教学的重要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让初中生成为遵纪守法、有道德、懂禮貌、心理健康的人。
   以“做守法的公民”为例,课程包含三部分内容,“法不可违”和“预防犯罪”能够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严肃性,知道违法犯罪的后果,坚决不做违法的事情,“善用法律”主要是从法律应用的层面进行教育,当学生受到威胁和侵害时,能够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安全和权益。所以,这堂课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具备法律意识,明确法律的作用,并且能够运用法律。要想让学生主动学习法律,可以用真实的执法事件进行引导,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做一个懂法守法的公民,而不是让学生机械地背诵法律的相关知识,不应将考试成绩当成唯一的目标,教师要关注学生在思想观念和行为举止上的变化,对学生之间的关系和班级整体氛围进行分析,通过课程教学实现教学目标,最终达到培养核心素养的目的。
   (二)创设生活情境
   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应当认识到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正视教学中的问题,主动创新,研究现代教育理论和科学的教学方法。基于核心素养的培养模式与基于应试教育的培养模式有很大的区别,不仅要让学生关注知识性的内容,更要在现实生活和实践活动中运用这些知识,教师可以适当采用情境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使道德与法治教学呈现生活化的特征。
   以“积极奉献社会”为例,若是按照过去的思路和方式进行引导,学生就只能从理论层面了解关爱他人和服务社会的相关知识,并不会从情感上触动学生。为了引导学生主动关爱他人、帮助他人,主动服务社会、奉献社会,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例如,让学生回忆曾经做过的帮助他人和无私奉献的事情,通过分享和再现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学生往往会对真实发生的事情产生兴趣。教师还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或者播放视频的方式创设情境,这些方法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让学生专注在当前的故事和情境中。如果课堂时间比较充裕,可以采用情景表演的方法,准备一些著名的故事,如雷锋,对雷锋进行研究,了解具体的事件,根据雷锋的故事编写剧本,让学生感受雷锋无私奉献的精神,通过情景表演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让核心素养的培养呈现更好的效果。
   (三)组织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能够弥补理论教学的不足,如果只注重理论教学,就会使核心素养培养变成形式化的教学,将核心素养融入教学实践活动中,能够有效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质量。参与实践活动之后,学生就会从“我知道”转变成“我认同”,并且用知识指导实践,指导自己的言语和行为,面对不同的情境时,能够灵活运用学过的知识,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与社交中体现出核心素养的作用和价值。
   以“在集体中成长”为例,道德与法治课程能够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实践活动能够强化学生的集体观念,真正做到“我与集体共成长”。学生是个体,班级是集体,如果学生总是抗拒他人,就无法融入班级,只有接纳同学,将自己当成班级的一分子,才能做到共同发展。学校经常举办活动,而且会以班级为单位组织活动,让各个班级相互比赛,教师可以在活动开始之前带领学生复习这一单元的知识,在活动结束之后,让学生从个人与集体的角度讨论这一活动。教师可以利用班级大扫除的机会培养核心素养,在打扫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相互配合,如果学生只知道打扫自己的座位,就无法让整个教室都整洁、干净,如果学生将班级当成自己的家,当成一个集体,就会主动将教室的其他区域打扫干净,为了班集体服务,而不会计较自己干活多,,他人干活少,也不会计较打扫的地方是自己的座位还是他人的座位。在集体观念的影响下,整个班级的学生会更加团结,优秀的学生也会主动解决其他学生的问题,成为学生的榜样,这就是实践活动的意义,与其在课堂中枯燥地讲解集体的相关知识,不如在活动中进行实践教学,更好地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相关文章:
  • 1 高校考试信息化改革
  • 2 现职军官培训课程“四位一体”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 3 单元主题下高职院校英语口语课堂表现性评估任务的设计
  • 4 课程思政背景下新工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析
  • 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文化育人工作路径研究
  • 6 机会识别对大学生创业行为的影响研究
  • 7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外影子教育研究综述及启示
  • 8 思政元素融入高等数学课程的研究
  • 9 思政工作与职业教育的创新模式与经验分享
  • 10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研究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