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许玉红 发表期数:新课程 2022年30期 本文字数:2527
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美育是不可或缺的,这是因为人的审美能力并非天生的,而是需要在后天的学习中渐渐形成并发展的。在素质教育下,美育在初中教育阶段的地位明显提高,而作为美育的重要途径,初中音乐教学实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故此,音乐教师应基于核心素养背景对音乐教学进行改革与创新,以确保初中音乐的美育功能充分发挥出来,从而让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一、
初中生音乐审美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在现代音乐教育中,美育是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是在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教育中,音乐教育的美育功能是否得到充分展现,对育人效果有直接影响。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学科,它有非常多的类型与形式,而不同的音乐类型所能抒发的情感存在一定差异,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有效感知不同的音乐类型,促进学生自我情感的完善。與其他学科展现出来的美不同,音乐中的美主要是让学生在体验中进行感知,并逐渐可以认识美、欣赏美以及创造美,以此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另外,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能使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得到提高,这既是当前初中音乐教育工作的重心,又是该学科教学育人价值的重要体现。所以,相关教育者在实施音乐教学时需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特别是他们的审美能力,只有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才能真正达成预期教学目标,提高教学实效。
二、初中音乐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音乐学科认识不全面
从初中音乐教育现状不难看出,教师愈发关注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但受到传统教育观念及体制的影响,不少教师并未认识到音乐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甚至将音乐看作一门放松、休闲的课程,导致学生对音乐学科的认识也不全面,以至于难以实现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虽然素质教育已经施行了较长的时间,但仍有很多学校在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过程中过于关注智育,,对美育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学生音乐素养的良好发展受到阻碍,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全方面的发展。另外,互联网时代下,各种外来音乐文化及内容对学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导致学生缺乏参与音乐课堂学习的欲望,故而造成初中音乐教育质量低。
(二)音乐教学理念滞后
受大环境的影响,许多学校与教师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在教学中也就缺少过多的投入,在此情况下,教师对自身专业素质及执教能力的提高也不够重视,或者学校在聘用音乐教师的过程中设置的聘用条件过于宽泛,导致音乐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较低,这就间接造成了音乐教学理念的滞后,无法有效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在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中,一些教师虽然改变了教学模式,通过创设情境、引入小组合作、开展音乐游戏活动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并未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因此难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长期下去,不仅难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还会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忽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现阶段,一些音乐教师还未完全适应新课改给音乐教育工作带来的变化,以致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仍未关注学生课堂主体地位,或者没有真正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在此情况下,音乐课程仍处于被动地位,对音乐学科也缺乏足够的学习兴趣,这自然也就难以对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有效培养,且不利于音乐教育的进一步发展。除此之外,有的教师对音乐的美育功能缺乏深刻认识,在教学中过于强调对音乐理论与技能的传授,学生审美能力没有得到有效提高,而这也影响到了核心素养目标的实现。
三、核心素养视角下
初中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
(一)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初中生虽然对音乐有一定的认知,但在审美、认知等能力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但教师若是依旧采取灌输式、单一式的教学手段,不但难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学生对音乐的认知,还可能造成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降低。为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必须在进行音乐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根据该年龄段学生的身心特征与音乐能力,合理创新教学方法,提升音乐课堂的吸引力与影响力。一般而言,初中生的好奇心比较强,对新鲜事物非常感兴趣,教师可以结合他们的身心特征,营造轻松、活泼、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真正融入音乐课堂,进而实现审美能力的提升。比如,在《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的教学中,假如教师直接告诉学生民歌旋律的特点、和声效果、衬词的作用等内容,学生很容易产生抵触情绪,也就不会积极配合教师开展教学工作,更别说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在此情况下,教师就要合理使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其中,感受音乐之美。以这一音乐曲目为例,教师通过图文结合的形式为学生简单介绍民歌的有关内容,随后以视频的形式为学生播放一些相关的音乐曲目,并利用暂停、循环等功能让学生进行欣赏,切身感受音乐曲目中传递出的情感。为进一步深化学生对这首歌的理解,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穿上民族服饰,合作演绎这首歌曲,使音乐课堂更具趣味性,这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有很大帮助。
(二)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创作
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局限于课堂或教材,还要注重音乐实践,让学生在创造美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美的认识,获得创造灵感,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审美能力。首先,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合理利用互联网搜集一些经典的音乐作品,让学生在不断欣赏各种音乐作品的过程中,形成对美的正确认知。比如,在《夜莺》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外搜集雅尼及《夜莺》的相关资料,如电声乐队及常见形式、与《夜莺》同类型的音乐作品,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刻感受现代电声音乐与中国古典音乐融合的魅力,这对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了解有重要作用。其次,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创作相关的音乐作品。当然,教师在这一过程中的指导是必不可少的。此外,还可以通过组织创作小组或兴趣小组的方式,让学生针对音乐创作的相关内容展开深入交流,这既能强化学生的审美能力,又能让学生的合作意识与音乐创作能力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