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家国情怀素养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培育路径探析

2023-02-18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本文作者:黄瓅瑶 发表期数:新课程 2022年29期 本文字数:2604

   摘 要:家国情怀素养作为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拥有重要地位,其从多个领域体现了历史教学变为历史教育的价值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及现实价值。在此阶段的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创设情境、结合时事、善用资源等培育路径使学生获得启迪。
   关键词:核心素养;家国情怀素养;历史教学;培育路径
   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有的价值取向和人文追求,体现了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理想追求,以及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即从历史角度出发,作为一种认同观念,并在此观念指导之下使学生充分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质上是实现个人价值和集体价值的有机统一,主要包括民族情怀、爱国教育、爱国精神等内容,认识中国的國情,树立文化自信,认识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趋势。换言之,家国情怀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个人与民族乃至国家紧密结合的重要枢纽,更是实现家国相依相存的有力保障,自《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修订以来,一直作为重要核心素养渗透于高中阶段的教育教学,对培养国家所需人才、促进社会和谐统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培育家国情怀素养的价值取向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近年来,国家对历史的重视与日俱增,无论是在历史相关场馆的建设上还是对历史的宣传教育中都有所体现,作为即将迈入新阶段的高中学生,对其历史素养特别是家国情怀素养的培育价值不言而喻。
   从国家与社会层面来说,一是有助于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家国情怀素养在古代表现为儒家文化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体现为一个人对国家和人民具备的深情大爱及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培养家国情怀素养有助于学生了解并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加深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取其精华并发扬广大。二是有助于树立民族自信心。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梳理民族的发展,及在数千年发展过程中同周边民族的不断交融、相互借鉴、相互发展,分析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趋势与民族交融、民族团结是分不开的,形成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文化自信,特别是在困难面前,仍能够以不折不挠、顽强拼搏的精神应对,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行动能力和组织能力也表现出了强烈的民族凝聚力。三是有助于改善社会风气。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当今社会,人们精神压力也随之而来,看待事物往往有些过于浮躁,容易忽略客观事实,释放情绪“垃圾”,传播不正确、不恰当的言论和价值观。而对学生而言,极易被不良社会风气所感染,因此对家国情怀素养的培育也要从多角度、多层次改善不良风气。新时代背景下,家国情怀的培养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正能量、激发时代精神力量的有效途径。
   从学生个人角度来说,,一是有利于提高文化素养。“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势必要引经据典,史论结合,在历史教学中增加史料及相关影像素材,以供学生学习。而家国文化的汲养将会为学生奠定文学素养的基石,提升学生表达欲和表达能力,其个人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阅读梳理、写作能力都将有所提升,看待事物的角度和观念也会随之成熟,改变过去“应试教育”所无法实现的对学生个人综合素质的培养。二是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高中学生即将成年,更需要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当代的青年比过去任何一代青年人都要接触到内容更多、方向更广的文化传播,其所面对的诱惑也与日俱增,特别是电子产品的普及使学生更早更深入地接触网络,他们在获得信息和知识的同时也不免被纷繁复杂的舆论环境所影响,许多年轻人盲目追寻心中“偶像”,在一些立场问题上忽视历史,甚至遗忘历史、“背叛”历史,或一味地崇拜舶来文化,缺失文化自信,缺乏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在这种情况下,家国情怀素养的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历史经验教训的学习,学生能有个人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避免偏离学习和生活的正确方向,从而树立正确价值观,不会轻易被网络舆论影响,拥有自身坚定的判断能力,能够体会今时今日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这对学生个人成才具有现实意义,同时也是对不良社会风气的间接改善。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家国情怀素养策略
   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利用有效资源,依托新版教材,结合时事热点,运用多媒体教学等手段,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教师引领,以多种途径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
   (一)创设情境,培育家国情怀素养
   情境教学作为当前中学历史课堂中较为常用的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并使学生的认知水平、智力状况、情感态度等得到优化与发展的教学方法”。高中历史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具体事件的具体情节,以情境话剧、诗歌朗诵、角色扮演等方式结合史料将学生带入情境中来,营造家国氛围,烘托情感,引发学生独立思考,总结历史规律并加深理解。
   例如,在学习“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一课时,生于和平年代的高中学生很难体会当时背景下同样作为学生的五四青年的所作所为,由此教师可以创设主题情境为“家国命运中的历史抉择”,包括青年人的抉择、知识分子的抉择、共产党人的抉择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展示影像资料使学生仿佛置身于北洋政府黑暗统治的时代背景之下,并提出问题:如果你是当时的青年学生,你会做出怎样的选择?会以怎样的方式践行选择?再以图片结合史料的形式展现当时历史背景下的艰难抉择,增强学生与历史人物共情的能力,并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深刻体会五四运动的时代价值。第二部分中,通过展示史料,对比资本家对下层劳动人民的剥削和压迫以及近代中国屡次探索失败的结果,分析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为什么要选择马克思主义,立足结论,使学生认识到走马克思主义道路的必然性,体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接着播放中国共产党成立相关影片,引出第三部分,引导学生思考在当时亟待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怎么做,从而加深学生对本课的认识和理解,体会舍己为国的爱国精神。

相关文章:
  • 1 高校考试信息化改革
  • 2 现职军官培训课程“四位一体”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 3 单元主题下高职院校英语口语课堂表现性评估任务的设计
  • 4 课程思政背景下新工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析
  • 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文化育人工作路径研究
  • 6 机会识别对大学生创业行为的影响研究
  • 7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外影子教育研究综述及启示
  • 8 思政元素融入高等数学课程的研究
  • 9 思政工作与职业教育的创新模式与经验分享
  • 10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研究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