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基于物理仿真实验室的“追击”“相遇”问题教学设计研究

2023-02-20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本文作者:孙晓洁 发表期数:新课程 2022年29期 本文字数:2813

   摘 要:为了更好地控制“追击”“相遇”问题的运动条件,更好地观察、研究它的临界条件,基于物理仿真实验室进行该问题的教学设计,提出了一种基于物理仿真实验室的教学模型,并给出了一些使用这种教学模型的教学建议,期望能够在该类问题的课堂教学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仿真实验;相对运动类物理问题;教学模型
   随着人们生活信息化程度的加深,信息技术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以及学习方式的改变都产生了很积极的作用。信息技术已经在各个领域大展拳脚,在学校教育的应用中也越来越多样化,尤其在实验教学当中表现得更为突出。高中物理教学中有一系列比较复杂的物理模型,它们来源于生活,但是又和生活中的现象并不完全相同,其中一部分物理模型是建立在理想的状况当中(如光滑平面,忽略空气阻力等),现实生活中无法控制或者观察,“追击”“相遇”问题就是其中的一类典型代表。
   通过在平时课堂使用仿真实验室解决一些教学问题的尝试,我总结并提出了以下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追击”“相遇”问题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生活应用,本节课是作为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总结提升而编排的,通过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匀变速运动的规律,为学习牛顿第二定律的动力学问题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1.理解什么是“追击”“相遇”问题;
   2.掌握解决这类问题的三个关系——速度相等,时间关系,位移关系;
   3.通过使用物理仿真实验室,让学生能够掌握三个关系的使用方法;
   4.通过一题多解、多解取优,一题多变、多变归一的研究方法,使学生重视模型的建立过程,问题的发散性思维;
   5.通过培养学生使用物理仿真实验室,培养学生阅读题目、掌握关键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目前已经掌握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知道了如何解决单个物体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也会使用物理仿真实验室进行运动模拟,为本节课的展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追击”“相遇”问题涉及两个物体之间的运动,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还是很难掌握的一个知识点。
   【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难点:相距最远或相距最近临界状态的分析;运动过程的分析。
   【教学过程】
   一、引入(4分钟)
   观看猎豹追羚羊和汽车追尾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出问题,思考为什么有时候猎豹可以追上羚羊,有时候不能,追上追不上的关键在哪里。
   二、问题探究(10分钟)
   场景一:红色小球和绿色小球在同一位置同时出发,绿球以10m/s的速度匀速运动,初始时刻红球静止,然后以2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观察两小球运动过程中他们之间的间距变化与速度大小的关系。
   先让学生观察完整实验过程,找到特点后,教师编辑仿真实验,验证同学们的研究结果的正确性。
   得出结论:当两球速度相等时,两小球之间的间距最大。
   分析图像,认识面积之差就是两物体的相对位移。
   三、分组讨论(10分钟)
   场景一变形进行分组讨论:
   (1)若开始时,绿色小球在红色小球前面,以下情况的运动过程中,两球能相遇吗?若能相遇,求相遇前两球的最大距离和相遇的次数;若不能相遇,请解释原因。
   ①绿色小球在红色小球前18m;
   ②绿色小球在红色小球前25m;
   ③绿色小球在红色小球前30m。
   (2)若开始时,红色小球在绿色小球前面,以下情况的运动过程中,两球能相遇吗?若能相遇,求相遇前两球的最大距离和相遇的次数;若不能相遇,请解释原因。
   ①红色小球在绿色小球前18m;
   ②红色小球在绿色小球前25m;
   ③红色小球在绿色小球前30m。
   提示:关注解答过程中的临界条件特点。
   四、实验验证并得出结论(10分钟)
   规律总结:
   1.用物理仿真实验室进行运动模拟,和同学们的讨论结果呼应。
   2.总结结论:
   (1)初始速度小者追初始速度大者,追上前两个物体速度相等时,有最大距离;
   (2)初始速度大者追初始速度小者,追上前两个物体速度相等时,有最小距离。
   ①若追击者和被追的物体两者速度相等时,还没有追上,则永远追不上,此时两个之间有最小距离。
   ②若两个速度相等时恰能追上,这就是临界条件。
   ③若追击者与被追的物体在同一位置时,追击者速度依然大于被追物体的速度,则被追的物体将来还会有一次追上追击者的机会,即会相遇两次。
   解题思路:画出运动示意图][找出:
   五、巩固练习(6分钟)
   例题:在一条笔直的马路上,有一辆小汽车静止,,此时恰好有另外一辆小汽车以6m/s的速度从它的旁边匀速驶过,该小汽车立即以3m/s2的加速度开始追它,求:
   (1)两辆小汽车经过多长时间相距最远?此时距离是多少?
   (2)当追上时,该小汽车的速度是多少?
   通过教学实践,笔者总结了基于仿真实验室相对运动类问题的教学模型。该教学模型贯彻“做中学”的教育学理念,首先通过教师创设的真实情景进入课程讨论的核心,通过仿真实验室创设物理情景,学生上机实验产生数据,通过同伴学习讨论数据的特点,总结物理模型,掌握临界条件,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总结解题思路,练习解决问题,在问题中继续创设新的情景,展开新一轮的学习。其基本流程如图4所示。
   参考文献:
   [1]項华.信息技术与中学物理教学整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杜志建.2010—2019全国统一命题卷新高考10年真题汇编(理科综合)[Z].新疆: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19.
   [3]李文宾.追及相遇问题的教学研究[J].求知导刊,2015(18):140-141.
   [4]江吉艳.仿真物理实验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研究应用[J].成才之路,2018(31):81.
   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基于物理仿真实验室的高中相对运动类问题解决教学研究”(GS[2020]GHB0170)研究成果。

相关文章:
  • 1 “双高计划”引领给排水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创
  • 2 基于校企合作共建共享型庭院设计与营造课程资源构建与
  • 3 公安院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 4 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机制研究
  • 5 基于产业学院的高职院校师资培养与队伍建设研究
  • 6 高职院校引进企业能工巧匠人才的现实困境及破解策略
  • 7 现代班组长型人才培养视域下的智慧教务管理研究
  • 8 浅析高校教务系统建设过程及管理建议
  • 9 基于混合式教学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学技能的培养
  • 10 核心素养视角下大学生学校劳动教育现状及对策分析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