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探究

2023-02-27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本文作者:成小娟 发表期数:新课程 2022年29期 本文字数:2655

   摘 要:高中化学教学中,实验操作是重要内容,也是强化学生化学知识的重要教学手段。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化学教学更注重动手实践,很多理论知识都需要配合实验来掌握。对于教师而言,实验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对学生来说,通过实验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教师要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学生学习特点,把握其学习的实际情况,培养其实验能力。
   关键词:高中化学;动手实验;能力培养
   化学实验通过动手实践证明化学变化规律,帮助学生明白“是什么、为什么”的道理,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学生实验能力培养上,教师要根据学生间的差异,针对性地制订实验教学方案,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和可行性。
   一、高中化学教学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的必要性
   我国社会发展迅速,对综合型人才需求不断增加,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应试教育不断完善,高考体制不断改革,理科综合更看重对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对高中化学教师来说,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势在必行。
   (一)应试发展的需要
   高考体制改革已实行多年,虽然越来越注重素质教育,但在人才选拔上还是以高考为主。对于学生来说,要继续获得高等教育,就需要参加高考并获得高分数。化学考试重点由理论知识逐渐转向实验,着重考查学生的实验探究和思考能力。近几年高考试卷中的实验题型逐渐增多,强调通过实验来解决问题,化学试题不断变化,但是最终都围绕着实验探究和创新。一是题型发生根本性变化,不再单一考查理论知识,更注重对实验定量和定性的创新考查;二是考查学生对实验方案设计和实验现象分析能力,以及对实验中的各种知识综合运用的掌握情况。
   (二)综合人才教育的需要
   为满足工业信息化快速发展的需要,市场环境对综合型人才需求逐渐增加。学校教育必须转变教育方向和思维方式,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相结合,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和不断进步。高中化学属于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自然学科,单纯地讲解理论知识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还要改进创新现有实验教学模式。教师要发挥实验的引导作用,带领学生积极参与到实验探究和实验操作中,对书本上的一些自然规律、实验现象进行验证,让学生养成自觉思考和积极实践的意识,从而逐渐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稳步提升。
   二、培养学生化学实验能力的建议
   (一)做好课堂演示实验
   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提炼出化学教材每节的实验教学目标,并对最基本的实验演示处理到位,帮助学生更好地开展化学实验。一般来说,按照操作难易性划分,演示实验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操作难度较大的复杂实验,这类实验所用到的化学试剂有一定毒性,学生直接操作会有很大的安全隐患,教师需在课堂进行演示操作,将实验的每一个步骤、试剂选择都规范到位,指出其中的每一处细节和要点,降低安全风险[1];二是操作难度较小的演示实验,让学生先浏览实验流程,再在课堂上操作实验,在操作过程中教师要及时进行指导,提高操作的规范性和正确性,如容量瓶、分液漏斗、滴定管等化学仪器使用前一定要检查是否漏液等。总之,通过演示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实验操作意识,养成自我思考能力和实验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化学实验需要教师和学生协作参与,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操作,学生要根据教师指导规范化操作。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实验演示,学生通过观看可以提升观察能力。对于教师来说,实验前要引导学生了解实验目的和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和目的进行实验,并对实验过程进行认真观察和分析,思考其中涉及的化学知识。例如,对“镁条在空气中的燃烧”进行实验验证时,就可以向学生提出几个问题:“实验的结果是什么?”“实验过程中出现了什么现象?”“燃烧生成什么物质?”再例如铝热反应的实验中,可以向学生提问:“铝热剂是什么?实验步骤怎样?”“实验过程中观察到了什么现象,生成了什么物质?”这样就会给学生一种潜意识上的引导,让学生对每个实验环节都细心观察,并且在观察的同时学会思考,从实验中获得更多知识。另外,这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更愿意积极主动参与。
   (三)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化学实验实际上是思维转换的过程,通过对每一步的实验环節进行操作,对规范性和得当性进行思考,确保实验符合实验目的和要求。对化学教师来说,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思考,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实验的设计和实践操作中,不断提升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使学生思维能够灵活转变。另外,师生配合完成实验时,教师要对过程中的知识点进行讲解,以引导学生正确思考,避免出现思维错误[2]。如探究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时,首先要选择反应物或生成物中某一种物质有颜色,其余的物质均无色可逆反应,温度改变时便于观察气体颜色变化,从而正确判断平衡移动方向。为此可选择二氧化氮与四氧化二氮相互转化的可逆反应。其次还要设置三组对比实验,即将反应器分别置于常温下、热水中和冰水中进行比较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最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热水中的气体颜色深,冰水中的气体颜色浅?教师的引导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
   (四)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新课程改革稳步推进,对高中阶段化学实验教学有了新的标准,一方面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实验;另一方面着重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通过设计实验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验预判能力,实现化学学习的新突破。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材内容的讲解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设计,并对设计方案进行评核,确定无误后再让学生动手实验。就实验参与来说,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处于主动地位,教师充当辅助引导角色,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还能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需要长期积累和养成,不可操之过急,教师要采用新的实验教学模式,根据教材内容合理设计趣味性实验,也可以适当增加实验难度,帮助学生提高实验能力,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如过氧化钠的性质探究实验:水点火和嘴吹火就可以交由学生独立设计与完成。再如,制备Fe(OH)2的实验中要求能长时间观察到氢氧化亚铁白色絮状状态,就需要隔绝空气。那么该怎样隔绝空气呢?常用的方法有哪些?逐步引导学生边思考边设计,并对每一种方法进行比较作出评价。

相关文章:
  • 1 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在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
  • 2 小学高段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现状及对策
  • 3 指向计算思维培养的小学图形化编程教学案例研究
  • 4 前置性学习在新课标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
  • 5 习得缩写方法 掌握缩写技能
  • 6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布置的有效策略
  • 7 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美术教学创新研究
  • 8 关于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
  • 9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
  • 10 微信平台在家校亲子共读中的作用解析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