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信息技术背景下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策略研究

2023-02-28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本文作者:吴宇坤 王薇 发表期数:新课程 2022年29期 本文字数:2467

   伴随社会的高速发展、信息技术的不断攀升,新媒体已经走进千家万户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传统的德育教学模式也日渐无法满足学生的正常需求,线下应结合信息技术,探索新型教育模式,通过不断改善,取得更优质的教育成果。
   德育一直是国家教育的五育之首,但传统德育的说教模式呆板枯燥,学生学习兴趣丧失,教育效果不佳。如今信息技术愈发成熟,人们的生活也逐渐多姿生动。德育模式应紧跟科技步伐,引入新型技术,将德育课堂生动化、有趣化。
   一、信息技术与德育结合的必要性
   中国近年来经济迅猛发展,信息技术普及率急速上升,报纸时代已成为过去。信息化是当下的主旋律,与此同时,新媒体进驻学校,网络链接的班班通、校校通等,这些信息化的应用,为校园工作的正常开展提供了不少便捷。从现状来看,信息技术进课堂,并将其合理应用将会是一件非常顺利的事情。与此同时,社会在不断进步,学生获得信息的渠道也越来越多,对信息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德育课堂的说教模式,不断消耗着学生的热情,更有甚者会对课堂产生抵触心理,从而影响教育效果。因此将德育课堂信息化是十分有必要的一件事情。
   二、德育现状
   (一)重分数,轻德育
   首先,在传统教育的影响下,一些高中班主任只重视必考科目类教育,一切教学行动都是以分数为目标的,而对德育这样的非必考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在信息化普及的今天,学生无时无刻不被来自不同渠道的海量信息所轰炸,有一部分学生没有正确鉴别信息的能力,并因此产生不良后果,出现了心理健康隐患。作为班主任往往因为只关注分数,而忽视了如何引导学生健康上网。
   其次,班主任不重视与学生的沟通。从职能角度来讲,保持与学生的密切沟通是班主任重要的职责之一。只有经常与学生充分交流,才能准确了解学生的想法和问题,才能有针对性地制订可行性强的教育策略。从目前来看,一些班主任并没有做到充分沟通、准确了解、及时解决。
   最后,高中班主任对学生缺乏心理辅导工作。由于现在高中生的课业压力较重,许多学生面对繁重的学业,存在潜在的心理问题。高中生大都已步入青春期,情感细腻且敏感,在面对情感方面的压力与不顺时,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纠正与开导,则易出现不良情绪积累,严重者会产生抑郁倾向。因此,学生的心理辅导也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师应教会学生如何正确地排解压力、舒缓情绪。
   (二)传统说教,学生学习兴趣缺失
   目前一些高中课堂的德育主要还是采用传统的说教模式,教师在讲台上说,用粉笔在黑板上写,殊不知现在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对信息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单纯的说教、说服模式已经陈旧老套,枯燥单一的教学模式会让学生对知识和思想理念的接收程度大打折扣。相反,如果德育课堂引入新型信息技术,将课堂内容以更加生动、有趣的形式展现,让学生有更好的感受体验,,那样教学效果将会比原来提高很多。虽然现在部分德育课堂正在完成与信息技术的结合,但是进度却相对缓慢,效果也与期望存在差距。
   三、班主任应如何正确将信息技术与德育结合
   我国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实现了校园德育工作的模式转变。将信息技术与班主任的德育课堂完美融合,是德育工作高效提升的最好证明。
   德育要进步发展,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要不断创新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不断更新德育的教学模式,通過新的信息技术将老套教学模式更新换代,创建新的班主任德育课堂新模式。
   首先,新的德育课堂模式需要将信息化技术与传统德育课堂有效整合,将新媒体形式的数字资源与线下德育教学相融合,让德育教学不再枯燥乏味,变得生动、多元、开放。当然,新的教育模式并不是完全取代传统课堂,也不是对传统教育全盘否定,而是二者结合,摒弃糟粕,取其精华。曾经的德育课堂是教师言语间对学生的潜移默化,是以身作则对学生的耳濡目染。教师用自己作示范,教会学生如何处事。因此传统教学模式的言传身教也是十分重要的,新旧模式本就是相互补充、相互成就。同时,信息技术对德育来说,并不只是单纯炫酷、展示的作用,技术需要与班主任的德育课堂有效地结合,从根本上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
   其次,信息技术虽然是将不同形式的信息以新媒体的形式展出,但这并不完全只是单纯的信息堆砌,而是通过这些信息的展现让学生获得更好的教学感,从而提高最终的教学成果。信息技术的融入提升了德育课堂教学效果,同时也需要班主任提高自身的信息化素养与技能,从而提高德育的教学质量。目前一些高中班主任的德育工作,还仅仅停留在传统的说和写,或者是使用信息技术将数字化资源大量堆砌,并没有真正地将德育课堂与信息技术有效地结合。因此盲目地将德育课堂与信息技术融合是无效且枯燥的。同样对学生来说,这样生硬且没有意义的学习是痛苦且乏味的。这样的德育完全失去了原本应有的作用。在正常德育工作中应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做出正确的引导,利用新媒体的特点及优势,吸引学生,抓住学生的眼球,从而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同时班主任在德育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专题教育,针对学生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正确的教学引导,让德育工作开展得更深入。
   最后,在整个德育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以学生为中心,德育工作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学校的德育工作直接影响到学生与家庭、社会的关系。在信息技术与德育教学融合的过程中,一定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思维和逻辑体系,将德育与当下时代以及生活串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与此同时,在德育教学过程中,班主任需要重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引导得越充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就越能得到体现。因此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教师的引导,需要做到充分的配合与统一。
   四、德育课堂与信息技术融合的体现形式
   (一)建立密切的网络联系

相关文章:
  • 1 高校考试信息化改革
  • 2 现职军官培训课程“四位一体”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 3 单元主题下高职院校英语口语课堂表现性评估任务的设计
  • 4 课程思政背景下新工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析
  • 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文化育人工作路径研究
  • 6 机会识别对大学生创业行为的影响研究
  • 7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外影子教育研究综述及启示
  • 8 思政元素融入高等数学课程的研究
  • 9 思政工作与职业教育的创新模式与经验分享
  • 10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研究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