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尕永官 发表期数:新课程 2022年28期 本文字数:2729
语文是
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的学科,素质教育背景下的
小学语文,备受社会和学校的重视。在新一轮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模式也在不断地随着时代的步伐在改变,教学成就十分显著。在目前的教学中,微课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具有明显的教学优势。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系列微课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策略,希望为小学语文教育添砖加瓦。
一、利用微课进行课前预习
预习是至关重要的。无论在任何学科的教学中,预习作为教学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对于语文教学同样如此。近些年来,不难发现有不少教师已经意识到预习的重要作用,并且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部分教师只是口头上让学生进行预习。小学生认知能力十分有限,尚未掌握一定的預习方法,再加上学生受到自身主观因素的影响,预习时的心理比较敷衍,很难产生主动预习的意识,甚至还有部分学生根本没有预习。部分学生就算进行了预习,但是却不知道具体应该如何预习,缺乏预习的方向和目的,导致预习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仅仅存在于表面形式,失去了预习原本的意义。对于小学生来说,如果能够做好预习,在具体的课堂中就能更加轻松地接受新的知识,可见预习是减轻学习压力的重要手段。对此,教师需要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目前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以此为基础设计相应的微课预习任务,使学生在微课的帮助下进行有目的、有层次的预习。对于预习过程中简单的问题,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帮助学生找出答案;对于一些有难度的问题,可以让学生标注出来,在课堂中跟着教师的思路进一步解决问题。在微课的帮助下设计预习任务,学生能够知道应该怎样预习,有明确的学习方向,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教师要利用好微课,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快速完成预习,将预习当作学习习惯,这样可以提高语文学习效率[1]。
例如,在教学小学三年级上册《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这篇课文时,需要让学生在理解课文词语意思的基础上学会对词语的运用。在这篇课文中,有不少生字以及生词,如“铺”“洼”“凌”等,如果学生不了解生字的意思,在学习时将会比较吃力。对此,教师可以将这些生字挑选出来,制作成相对应的微课视频,详细地解释生字的意思,并且进行简单的组词、造句。教师可以让学生跟着微课读一读、写一写这些生字,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在预习本上尝试组词或者造句。对于一些比较复杂或者理解起来难度较大的生字,教师可以配上趣味性强的图片或者语言讲解,使学生认为预习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能带着兴趣进行下去。最终在教师正式进行上课时,学生能够对所学习的内容有大致的了解,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能够更加准确地掌握相应的知识点。微课帮助教师节省一定的时间,从而使教学高效进行。
二、利用微课导入新课
课堂导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整节课的学习状态,也是教师比较容易忽视的一个环节。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为了节省上课的时间,都是采用“灌输式”的授课方式,忽视了新课的导入,因为教师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觉得导入这个环节在浪费时间。当然也有部分教师紧跟时代的步伐,转变思想,进行一定的新课导入,但是导入模式比较僵硬,没有创新,无法从根本上引起学生的注意,导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长此以往,导入不仅耗费了一定的课堂时间,并且难以发挥理想的教学效果。微课与以往的教学模式相比,具有诸多方面的优势。首先,从制作方面来看,操作起来比较简单,不需要消耗教师大量的时间或者精力,对教师技术方面的要求较低;其次,微课所占用的存储空间较少,携带起来比较方便;再次,从时间上来看,微课的时间一般在3~5分钟,不会占用太多的课堂时间;最后,从微课的形式来看,由于具有较强的趣味性,能够在短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快速调整好心态,进入学习语文的良好状态。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互联网搜集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并梳理和加工,以多种形式向学生进行展示,把学生的眼球吸引到课堂教学中,久而久之,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也就不言而喻了[2]。
比如,在学习《宝葫芦的秘密(节选)》时,这节课为童话故事的体裁,对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在刚开始上课的时候,很多学生注意力不太集中,有的学生还在窃窃私语,还有部分学生目光涣散,完全没有意识到已经进入了上课状态。如果教师直接讲解,一些学生很难在后续的学习中跟上教师的讲课节奏。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会选择用批评的态度对待学生,这种方法虽然能够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很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对此,教师可以先用谈话的形式与学生进行简单的交流:“同学们,你们听过这个故事吗?这个葫芦可不是简单的葫芦,它可是一个有故事的葫芦,你们猜一猜它有什么用处?”在提出问题之后,教师发现一些学生已经开始小声讨论,对本节课产生了好奇。然后,教师可以出示关于这个故事的动画片段,这样就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的教学内容中,在动画视频片段结束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讲述一下这个故事,说一说自己的看法。这种导入模式能够使学生在快速进入学习状态的同时,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产生探索的欲望,积极参与到与教师的互动中,达到课堂上双向互动的效果,从而提升语文教学的整体效果。
三、利用微课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的鉴赏能力
小学生虽然正处于接受知识能力较强的时期,但是受到自身主观因素的限制,很难理解语文课文中的情感。现阶段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内容,都是国内知名的专家通过精挑细选的,其内容都情感比较丰富,对学生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在对课文知识进行讲解时,所运用的主要是口头讲解的方式。这种教学方式看似比较简单、高效,但是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很难真正意义上理解课文中所要表达的情感,尤其是一些比较抽象的知识需要消耗教师大量的时间进行讲解,对学生情感类的教育效果较差。长此以往,学生很容易出现机械记忆、不会灵活运用知识的问题。比如,一些学生在写作时的情感不够真实,语文学习素养无法得到根本上的提升。对此,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将一些比较抽象的知识提取出来,通过具体的画面展示出来,使知识能够通过相应的形式展示出来,帮助学生理解,进而使学生能够产生真实的感悟,得到情感上的升华。微课的内容比较丰富,且在形式上具有多样化的特点,有音乐、视频等多种表现形式,能够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感官,使学生对所学到的知识有进一步的了解,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自我消化[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