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王永强 发表期数:新课程 2022年29期 本文字数:2592
摘 要:随着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开展综合化素质能力教育,加强对学生综合学科素养的培养已然成为当前教学活动改革的主导思路。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虽然不参与高考考核,却是培养学生信息意识、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课程之一。然而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文化知识课程存在很大差异,其不仅仅是对一些基础性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包含对其技术操作技巧的掌握,并且由于信息技术的知识结构相对较为灵活,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因此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意识与能力的重要课程。基于此,主要以人教版高中信息技术教材为研究背景,简要阐述高中信息技术项目教学法的基本内涵,并分析其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的优势,同时重点对其有效应用路径进行探究。
关键词:学科素养;高中;信息技术;项目教学法
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虽然属于入门级别的课程,但是对于高中生而言其知识理解难度仍然较大,再加之高中生面临着高考压力,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主要集中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利用有限的课时最大限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已然成为信息技术教师的重要革新目标。项目教学法作为当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教学方法之一,其主要是以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结合教学知识内容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探究项目,让学生围绕项目主题开展自主知识探索与创作,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效,还能够有效实现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
一、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项目教学法的基本内涵
项目教学法主要是指教师根据阶段性教学知识内容,将所有知识点融入所预设的探究项目当中,学生根据教师所预设的项目主题,结合其中的问题情境引导,在项目合作小组中结合已学知识点尝试完成项目。项目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能够使学生结合探究项目对信息技术知识进行深度学习,还可以使学生根据项目自行搜集网络中或课外资料中的信息技术知识,辅助自己完成项目。与此同时,项目教学法更加注重考查学生自主探索知识与对信息技术知识的运用能力。在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虽然大部分学生都能够通过教师的引导与讲解,尝试运用一些基础性信息处理技术完成教材上的常规项目,但是由于课后缺少相应的信息技术应用环境,进而导致很难真正将信息技术知识学以致用。而项目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教师为学生所预设的项目便是为学生创造运用知识的机会。学生在接到探究项目之后,首先在小组中根据项目要求对其进行规划设计,然后根据设计方案完成项目,并通过反复的推敲最终完成作品,,最后将项目成果进行交流,并让同学以及教师进行评价,进而提升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应用项目教学法的优势
(一)项目教学法具有开放性
项目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模式存在很大的区别,传统教学主要是将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由教师讲解并演示操作,再由学生对其操作过程进行模仿,并通过反复练习来实现对操作流程的记忆固化。该教学活动形式过于单一,且灵活性较差,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较为薄弱。而项目教学法则是以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结合教材知识内容,选择生活中较为常见的问题设置为项目主题,让学生借助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与技术知识尝试完成预设的探究项目。项目教学法最主要的优势在于其虽然是以教材知识内容为核心,但是又不局限于教材知识内容,学生通过项目的完成不仅能够实现对知识的汲取,同时能够有效实现对其创新思维与能力的培养。
(二)项目教学法具有交互性
在项目教学法中,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角色转化为项目的引导者,而学生亦由原来的知识学习者转化为项目的设计者与参与者。因此,项目教学法具有一定的交互性特点,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根据项目类型将学生分成若干个项目小组,小组成员通过分工合作一同完成预设项目。这样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交流能力与协作意识,同时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全面提升。与此同时,让学生在互相交流、探索中对项目进行设计,并一步一步解决遇到的每一个难题,这样能够提升学生自主开展知识探索的成就感,为学生未来对信息技术知识的进一步探索做好鋪垫。
三、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项目教学法的有效路径
(一)明确项目主题,激发学生兴趣
高中阶段的学生由于面临巨大的高考压力,为了能够拥有一个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将学习精力都集中在一些高考重点考核科目的学习上,而缺乏对信息技术、音乐、美术等一些课程的重视,这亦是导致传统信息技术教学质效一直无法提升的主要因素之一。项目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与普及,不仅转变了传统枯燥的教学形式,同时由于其交互性与开放性特点,让信息技术课程充满了未知性与不确定性,学生对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也更有期待,有效实现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以“智能教学楼设计”的教学为例。在教学中,教师首先结合教材内容为学生设计项目主题,给出相应的项目要求,并根据学生之间的个体能力差异,对其进行合理分组。首先让学生结合项目主题进行初步的意见交流,将自己能够想到的有关项目主题的信息进行交流。然后根据小组成员各自的优势特点进行自由分工,搜集与项目相关的信息资源,结合资料信息与项目要求进行项目设计,在完成设计初稿之后,由小组成员对其初稿设计的合理性进行分析,并对不合理的地方进行及时调整,最终完成项目作品。在所有小组完成项目之后,由项目小组组长分享该组设计的作品,并讲解其设计理念与方案中的亮点。最后,教师对所有作品进行总结,并由师生共同投票选出最佳作品。这样的教学活动形式,不仅能够有效增强信息技术课程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有效实现对学生综合化学科素养的培养。
(二)搭建项目平台,展示学生个性
在日常教学活动过程中,要想切实发挥项目教学法的积极作用,实现对学生综合化学科素养的全面培养,教师应当积极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搭建项目展示平台,让学生将自己或小组设计的作品通过线上信息平台进行展示,充分彰显自己的个性。这样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成就感,还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完成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实现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