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注重语感,彰显课堂魅力

2023-03-12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本文作者:郭晓花 发表期数:新课程 2022年28期 本文字数:2465

   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语感的培养,是当下教育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其对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具有积极作用。尽管语感的培养并不是最近才提出的话题,但许多学校对学生的语感培养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学生的语文素养无法达到相关的课程要求。作为基于语言、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教学手段,学生语文语感的提升对于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具有帮助作用,因此,必须重视对学生语感的培养。
   一、语感的重要性
   素质教育的对象是全体学生,因此,教师对学生语感的提升具有重大责任和义务,对学生综合素质与核心素养的提升起着关键作用。
   根据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得知,部分教师对语感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缺乏正确认知,,在实际教学中也很少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得学生的语感仍处于较低的水平。许多学生在语文理解上仍存在问题,在阅读文章时无法产生属于自己的观点,这对语文的教学质量和效率造成了一定的阻碍,也不利于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因此,在新课程标准下,语感对学生的基础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具有重要的提升作用,特别是对三年级至六年级的学生而言,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形成对其将来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
   二、培养小学生语感的方法
   (一)进行实践教学
   对于学生而言,核心素养是其知识、能力和价值观等综合能力的外在表现,特别是在小学阶段,核心素养的培养是重点教学目标,并需要教师通过对学生的正确引导,使其逐渐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尽管人从出生起就已经具备了各种各样的潜能,但必须通过学习与实践才能够激发出来,为此,在语感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实践教学,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以写作教学为例,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练习,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对知识进行积累,并在写作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此外,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通过合理方式,对学生的想象力进行开发。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一块奶酪》一文时,教师可将文中的内容向实践表演进行转化,使得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能够对文中情节具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二)丰富情感体验
   情感教育是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培养最为重要的手段,其含义就是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情感因素融入其中,从而使得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并逐渐形成语感。
   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审美与鉴赏能力的提升,侧面体现了对学生情感教学的重视。在语感教学的过程中,与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是其中的关键。由于人具有丰富的情感,因此,应将情感教育融入教学的方方面面。例如,在学习《去年的树》一文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感受文中所要传达的情感,并积极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对文章的理解发表读后感,这对学生的语感具有重要影响。
   (三)培养逻辑思维
   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逻辑思维水平,而逻辑思维和语言水平具有密切关联,只有严谨的思维,才能够使学生的语感更为敏锐,因此,在进行语感教学时,应对课文的中心思想进行重点讲解,并梳理文中的思想脉络,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总也倒不了的老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仅仅将课文中的生字向学生进行讲解,还应对学生进行引导,对文中角色进行分析,同时要结合实际状况对教学方式及时进行调整,使得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有效培养,进而形成语感。此外,对学生写作技巧的训练,对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能够起到更加积极的作用。
   (四)教师教学培训
   一般来说,只有教师具有较高的语感,才能够让语感教学更为有效,但从核心素养的视角来看,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观念上面临新旧交替的问题,为了使语感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教师需要全面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并符合当下的发展潮流。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遵循相应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在不知不觉间提升自身的语感能力,同时还要积极参加各种培训,使自身的语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提升,进而更符合当下的时代发展潮流,做到与时俱进。
   (五)鼓励大胆想象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这一阶段的学生具有敏锐的思维,同时具有较强的外界事物接受能力以及较强的知识感悟能力,但语感上的发育就较为缓慢。为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目标与要求,与实际的教学内容相结合,从而为学生提供充分发挥的空间,鼓励学生使用自己的语言对课堂内容进行表达,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感。
   例如,在学习《不会叫的狗》一文时,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大胆想象,在阅读中体会语境,并为其续写结局。《不会叫的狗》的作者为本文提供了三种结局走向,可供学生发挥想象续写结局,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其续写第四种结局,从而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提升。
   (六)创设多种形式
   学生的语感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形成的,更不是先天拥有的,而是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培养的,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为学生创设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相关语境,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使得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不断激发自身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与潜力,进而使得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升。
   例如,在学习《纸的发明》一课时,可以了解到在纸被发明出来之前人们用来记录文字信息的方式,通过文中内容可以了解在造纸术发明前人们记录信息时所遇到的困难以及造纸术自身的技术优势,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其为世界带来的重大影响。
   (七)重视语言训练
   在语感的培养中,需要重视对语言的训练,而语言的訓练强调积累,因此字词学习是训练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基础,通过让学生掌握字词的用法与相关含义,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感。例如,教师在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时,就可以对生字生词的内容进行讲解,并将其用法和含义作为教学重点。

相关文章:
  • 1 高校考试信息化改革
  • 2 现职军官培训课程“四位一体”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 3 单元主题下高职院校英语口语课堂表现性评估任务的设计
  • 4 课程思政背景下新工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析
  • 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文化育人工作路径研究
  • 6 机会识别对大学生创业行为的影响研究
  • 7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外影子教育研究综述及启示
  • 8 思政元素融入高等数学课程的研究
  • 9 思政工作与职业教育的创新模式与经验分享
  • 10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研究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