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工业学校,福建 福州)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在中职院校美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中职院校音乐教学课堂肩负着提高学生声乐艺术鉴赏和分析能力的重要使命,承担着加强生命教育、树立良好心态、夯实道德根基的重要责任。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对学生良好“三观”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在中职院校音乐教学课堂上,音乐教育更侧重学生感性认识和经验的培养,思想政治教育更注重学生理性思维和判断力的培养,促进两者有机融合,有助于体现音乐教育的创造性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性,有效推动美育工作的开展,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更多立场坚定、专业过硬、品格高尚的技能人才。
一、相关概念说明(一)音乐教育的内涵音乐教育是指以培养学生音乐技能为目的,以音乐作品为载体,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进行的声乐技能教学活动,目的在于通过音乐激发创造能力、陶冶道德情操、升华精神境界,促进学生全面提升综合素质,为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基础。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用针对性教育影响青年,让学生接受具体入微的政治思想,树立正确的“三观”,最终形成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思想层次、道德水平和实践能力。思想政治教育直接担负着理想信念教育、认知能力开发、科学精神培养、道德素质提高的重要任务。
(三)音乐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音乐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辩证统一、互促互补、相互渗透的关系,是美育与德育相结合的重要体现。一方面,在音乐教育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让学生通过音乐的影响熏陶,逐步增强对党和国家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和情感认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实现最终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另一方面,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通过嵌入式、渗入式、融入式的教育方式,增强学生分辨事物真善美的能力,引导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和谐、互动、信任的关系,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三观”,以期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走得更远、更好。
二、中职院校学生群体的特点新形势下,中职院校学生群体个性比较张扬,自我意识也比较强,对事物的认识和见解也很新颖独到。但是,在这些学生中,普遍存在“重专业、轻思政”的倾向,部分学生存在个性散漫、组织纪律性差等问题,呈现出自卑、好奇心强烈、叛逆等相互交织的特性。这些心理特点容易导致学生出现自我认同感危机,产生心理失衡、行为失控等问题,给家长、学校和社会带来负担。教师只有摸清学生的思想个性特征,对症下药,有的放矢,才能真正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前瞻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专业素质、文化基础普遍较薄弱中职院校学生自主学习创新能力相对较差,综合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大多对自己的专业课程缺乏热情,没有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专业能力的锻炼中,特别是对数学、物理、政治、历史和哲学等兴趣较低。因此,中职院校学生不论是科学文化素质还是音乐艺术素质,均存在较明显的短板问题和薄弱环节。
(二)学生构成较多元,个性特征相对鲜明中职院校学生的生源比较复杂,主要有初中分流学生、中考落榜学生等,其中农村生源所占比例较高。受年龄、教育程度、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学生的人格呈现多样性特征。部分学生性格活泼好动,有强烈的表现欲望;有些学生表现得不善言辞、内向孤僻;有些学生则显得傲慢、与众不同或独立;少数学生表现出情绪或矛盾的状态,甚至出现了心理障碍等问题。
(三)感性认识较突出,价值取向仍待塑造中职院校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观念仍处于价值取向形成的关键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外来思想的快速流入,特别是互联网的高度普及,网络的虚拟性和不可控性容易导致大量不良信息的产生,可能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产生负面影响。如果教师不积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引导,学生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道德薄弱、心理脆弱、责任缺失等问题,在走上工作岗位、遇到人生挫折时难以很好地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
三、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中职院校音乐教学课堂的重要意义中职院校学生正处于朝气蓬勃的青春期,处在对人生意义、价值、方向、道路的摸索阶段。音乐是有声的教育语言,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到中职院校音乐教育中,是遵循“先成人,后成才”的人才培养规律的有效手段。对于中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学习每一节音乐课堂,既是掌握音乐知识、提高声乐素质的过程,也是一步步形成“三观”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