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经贸学校,福建 泉州)
在中职院校的建筑工程相关专业中,建筑施工课程是非常关键的专业课程,能够直接影响本专业学生对各项建筑技术的理解和掌握能力。BIM技术能够贯穿建筑施工项目的全过程以及全部生命周期,因此需要渗透在建筑施工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环节中。教师应用BIM软件进行专业课程教学,需要进一步凸显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
一、中职建筑施工课程的教学特点(一)面向社会和产业化发展中职院校在开设建筑施工课程的过程中,需要面向社会和产业化发展,才能够将基础理论课程和社会实践课程有机融合,协同培养建筑工程相关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中职学生,需要通过多项建筑施工课程,深入认知和理解建筑施工建设内容之间的关联性,并对社会经济发展和建筑行业的产业化发展规律进行客观论证分析。中职院校的建筑施工课程,线上和线下授课形式普遍存在较大差异,因此能够间接影响本专业学生的理论实践应用能力。中职院校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课程授课模式需要与时俱进,才能够迎合我国社会发展需求,还需要对建筑产业化发展规律进行客观论证分析,才能够逐步提升中职院校建筑工程专业学生的就业市场核心竞争力。中职院校的建筑施工课程,其授课模式和授课方法都需要与社会产业实际发展需求基本一致,才能够避免教学活动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等问题。部分中职院校的建筑工程专业学生,在完成学业目标之后,可能会继续进修以及前往企事业单位就职,则需要将建筑施工课程作为主要的专业授课内容,才能够显著提升本专业学生的建筑技术应用和管理能力。
(二)重视学生的三维立体思维在中职院校的建筑施工专业课程中,专业教师更加重视本专业学生的三维立体思维,才能够将传统的平面建筑施工图和立体化的建筑信息模型进行对比分析,在中职院校数学课程的基础上,逐步提升本专业学生的立体几何解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需要具备施工现场技术应用能力和管理能力,还需要对施工员、安全员、测量员等不同建筑施工岗位进行全面认知和理解。尤其在协同构建建筑施工现场立体化管理模型的过程中,三维立体建筑模型和施工作业体系非常考验本专业学生的三维立体思维,更需要及时引入系统工程建设理念,才能够将建筑施工课程的线上和线下教学内容实现有效串联。中职院校的建筑施工专业学生需要熟练掌握建筑施工现场的各项施工技术和数据信息获取流程,并对现场工程材料、施工质量保证体系进行深层次理解。充分重视中职建筑工程专业学生的三维立体思维能力,则需要有效衔接三维立体的建筑信息模型和建筑设计软件,引导学生提升实操能力,将建筑施工内容和管理要素进行立体化链接。
(三)具备专业信息资源库随着我国职业教育领域的快速发展,中职院校的部分理工科专业已经部署建设了专业实践基地,普遍具备一定量的专业信息资源库,因此建筑工程相关专业学生都能够在专业实践基地中学习和实践各项建筑施工技术,还能够跟随实践导师实施较多社会项目。具备专业信息资源库的建筑施工课程教学体系,能够引导和鼓励本专业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教学设计和实施环节中,将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以及工程测量技术资源应用在实践项目中。但是在集中配置专业信息资源库的过程中,中职学生和建筑工程专业导师都需要及时开展市场调研和社会调研等相关工作,避免影响到建筑施工课程教学进度的稳定性。
二、中职建筑施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教学内容滞后在中职院校的建筑施工课程中,部分教学内容比较滞后,很多建筑施工技术方法的应用优势并不显著。教师只能依据教材备课,在课堂介绍落后的工艺,导致教学脱离实际,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难以被应用于实践。尤其在众多现代化和智能化的建筑工程项目中,很多建筑施工课程的教学内容,如施工工艺环节和质量控制措施,并不具备实效性,还会严重影响建筑施工现场的各项工程管理工作实施进展。教学内容的滞后性,与部分教师的创新教学设计能力不足有关,部分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之间存在矛盾,很多建筑工程专业学生也并不能及时提出质疑,学生普遍存在被动学习的思维观念,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能力显著不足。教学内容的滞后性,还会严重影响到我国建筑技术领域的创新创造发展,对职业教育体系产生负面影响。
(二)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不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