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希艳
(山东省郯城县第四实验小学,山东 郯城)
阅读教学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核心内涵,一个不具有阅读能力的人,他的写作能力则无从说起。叶圣陶先生曾经提出:“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在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近些年来,本人在教学实践中一直探索写作教学中的“读写结合”之路,注重引导学生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努力让学生“读中悟写、以读促写、以写促读”,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妙读文本,以读促写阅读教学应当把读与写结合在一起进行,指导学生“以读促写”,懂得捕捉文章中自己喜欢的好词好句,懂得阅读内容、概括标题,也懂得区分主次、品评内容等,不仅可以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要实现“读写结合”,主要是深入挖掘教材,找到正确的读写训练点,紧抓学生的兴奋点,捕捉他们的真实感受,扩展写的空间,让学生喜欢下笔。兴奋点是什么?也就是文章中令人动心之处、词句精彩之处和有趣生动之处,这些都可以成为读和写的训练点。
只有当学生读书达到“妙读”的程度,教师才能指导学生使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正像叶圣陶先生所述:“果能善读,自必深受所读书籍文章所影响,不必有一模仿,而思绪与技巧才能渐有提高。”此时,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运用在阅读中学到的方法来练习写一处风景,依照一定的顺序把握风景的特点,展开充分的想象表达自己真挚的思想情感,从而实现“以读促写”的教学目标。
以《陶罐和铁罐》这篇课文为例,教师抓住人物性格和人物神态的词句,让学生去体会陶罐和铁罐的内心活动;抓住作者语言描写的句子,让学生领会陶罐正确对待他人的态度;通过语言描写感受陶罐的谦虚与铁罐的傲慢,去了解对待自己和他人的态度;然后让学生认识到可以通过语言描写来体现人物的特征。在课堂上,让学生仿写对话片段,小练笔一次,自然会事半功倍。
二、以写促读,拓展阅读语文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进行“读中学写,以写促读”。读是教学的目的与归宿,写是促进读的辅助形式。“以写促读”有利于完善阅读教学途径,促进阅读教学的深入发展。“以写促读”模式的导向性较为明确,可以让阅读更加有深度,扩展阅读范围和强化阅读成果。读取决于写,写是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形式。写的过程实际上是消化吸收所学知识的过程,但它和学完数学定律解决习题有很大不同。学生不仅要知道怎么写,还要解决写的理由和内容。在写的过程中,学生的篇章结构和词语应用都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所读文章的影响,甚至会下意识地从所读文章中寻觅灵感,然后进行创造性写作。
读是根据别人的思想途径,而写是根据自己的思想途径。为了写就要去读别人的东西,我们应该通过自己的思想把我们读到的知识融入我们自己的东西。“以写促读”是一个互教互学、反复推进的过程,教师需要在阅读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凭借写的力量去点燃学生的阅读热情,促使学生能够进行独立、自主的阅读,通过持续的探索发现阅读的乐趣。
以《明天要远足》这篇文章为例,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以“明天要远足”为题进行写作。教师不妨带领学生先阅读这篇文章,然后当阅读进行到一半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提出问题:“假设你明天就要远足,你明天最想做的是什么?我们可以先用文字描述出来,然后阅读出来。”这个时候,学生就会充满想象地去创新思维,然后将自己所想象的内容完整地书写出来。接着教师在学生写作完成的时候,带领他们阅读剩下的那部分内容,从而让学生对文章中的远足产生惊奇,进而希望通过阅读对作者的远足进行深入了解。
三、加入策略,促读促写“传道”的本质是在课堂教学中加入策略,让学生掌握一种或几种读写方法。下面三种有效的读写结合策略,教师可以很好地运用到教学中进行“促读促写”。
策略一:仿写
仿写是“读写结合”的好形式,所谓仿写,就是指作文者模仿某些范文的构思立意、布局谋篇和表白手法,进行练笔的一种写作训练手段。它可以分为仿写句子、仿写段落以及仿写篇章。
1.仿写句子
句子不仅是文本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小学文本仿写教学的起点。学生通过仿写句子可以发现词语间的搭配关系和句型的特点,有利于提高他们选词造句的本领。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首先激励学生仿写句子,然后努力阅读并主动摘抄各种词语。如果小学生写得多了,自然会提高自身的语文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