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亭市西郊小学,甘肃 华亭)
依照《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为深度贯彻“立德树人,素质教育”建设思路,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本文根据核心素养教育指导意见,针对小学语文教学进行了深入研究,以期通过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模式,拓宽学生视野,改进语文课程内容组织与呈现形式,不断提升小学语文基础教育水平。
一、核心素养与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内涵(一)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指在新时代背景之下学生在学习以及发展的过程中所需要具备的能够适应当下社会的品格与能力,其中包括三大方面,六大要素,分别为文化基础(人文底蕴、科学精神)、自主发展(学会学习、健康生活)、社会参与(责任担当、实践创新)。该项品格以及能力水平的培育,需要从综合性的角度去实施,其中包含学生的知识、技能、态度等,这是一个具有稳定性、开放性、发展性的优化过程,能够提升我国教育的竞争力,并适应世界经济发展趋势。
(二)整本书阅读20世纪40年代,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首次在《论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中提出“整本书阅读”这一概念,其中所倡导的核心思想为“对于阅读能力的培养,非课外多看书籍不可”。在新课标背景之下,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是重要的教学任务,通过整本书阅读教学模式能够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并且增加阅读量,在“双减”政策下达到做题减量与文化基础提升的平衡,通过难点理解、思考、交流、讨论,从而养成终身阅读的良好习惯。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整本书阅读的优势第一,丰富教学内容。我国的义务教育阶段主要是以课程内容为教学主线,所实施的教学活动具有极大的局限性,无法满足现代化教育对课程标准所提出的个性化、校本化需求,而通过整本书阅读的形式,教师可以依照课本内容,选择适合当下学生身心发展的辅助材料,这改变了过去仅限于课本的教学形式,学生可以通过多样化的途径获得更多的知识,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够成为巩固知识点的重要载体。
第二,培养自主思维。小学语文教学之中学生的口语交际、理解能力、写作水平、阅读习惯是重要的教学任务,通过整本书阅读的形式,可以将诸多教学任务贯穿成一个系统的教学体系,方便教师的教学设计,并鼓励学生依照自己的喜好选择多元化的课外阅读书籍,这样能让学生逐步建立起自主阅读与学习的意识,并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在无形之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提升学生的阅读鉴赏水平,从而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
三、基于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整本书阅读的动因核心素养与整本书阅读的理念之间有着众多的共同点,核心素养的培育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整本书阅读教学模式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教学模式。教材之中的教学内容虽然每一单元都有固定的主题内容,但是由于要满足不同学生以及知识体系的需求,所选择的文章内容也较为琐碎,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心理较强。而通过核心素养培育与整本书教学模式的有机结合,学生既能在课堂中得到基础知识的提升,也可以利用推动性的教学模式,提升认知事物的能力,在练习过程中综合运用阅读策略,树立创新以及自主学习思维意识,并学会求知、做事、共处、发展与改变。
四、基于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整本书阅读的现状(一)学生方面随着新课标颁布以来,“整本书阅读”已成为语文基础教育阶段的热门话题,我国相关研究人员也对此项教育模式的实施进行了深入研究,当前基于核心素养培育背景之下整本书阅读教学模式开展所遇到的问题有如下几点:(1)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心智还未发育成熟,自律意识较差,且活泼好动,很难在此项教学活动之中表现出充足的阅读耐心。经小范围的调查研究表明,小学阶段学生一学期能够读完5 本完整书籍的只占到了32%,77%的学生不能自主地制定阅读计划,并且在阅读过程中情绪起伏较大,容易焦躁,导致不能深入地阅读书籍。(2)缺乏科学的阅读学习策略,在实践过程中发现学生不能够有效地挖掘书中的人文价值以及内涵精神,理解水平方面还欠缺,其既与自身的文化底蕴有关,也与教师的日常培养有较强的关联性。
(二)教师方面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因素,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一是当前教师对整本书教学还未渗透核心素养的引导,其主要原因在于教师未能对“核心素养”这一概念进行深入的解析,10%的教师非常了解且能够准确地回答出核心素养的具体指向,而53%的教师虽知道大体内涵,但无法进行深入的分析,这也造成了部分教学活动内容流于表面,不能深入地拓展与延伸教学内容。二是教学策略无法与核心素养发展相衔接,教学活动缺乏创新性,这也是部分学生无法在课堂之中提起兴趣的主要原因,无法提升教学成效,则会进一步影响后续的教学内容。
五、基于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整本书阅读的对策(一)以兴趣导向实现自主发展1.建立科学的选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