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芬
(广东省中山市石岐西厂小学,广东 中山)
说到前置性学习,可能大家会觉得有些陌生,也可能会把它理解为课前预习环节,其实不然。
小学数学未来课堂的前置性学习以探究为指导方向,引导着学生一起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每个知识的传授以“前置性学习—课中的解惑—尝试性练习”为主要模式来开展,探究在课前,解惑在课中,拓展在课后。前置性探究学习单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进行精心设计,让学生在参与前置学习中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尝试解决问题和成功的喜悦,激励他们进一步探究的信心。
关注核心素养的形成,关注数学思维的发展,是当前数学教育的共识。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一书中提到数学核心素养的三个“会用”: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语言表达现实世界。让学生像数学家一样探究,在探究中得到数学知识的生成,这样学生能在较高认知水平上的数学思维中形成质疑问难、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一、教学思维方式的转变——数学的眼光更远数学教学不仅是一门有趣的科学,也是一种令人赏心悦目的艺术。在前置性学习的实践与探究中,学生不再带着负担学习,而是一种更自由、更放松、更快乐的学习。作为一线的小学教师,我们需要思考清楚以下几个问题:“什么是前置性学习?”“前置性学习单如何设计?”“怎样使用前置性学习单,才能丰富和提升学生?”“如何在课堂中通过前置性学习为学生搭建质疑问难的平台?”以此为达成教学目标来搭桥铺路。
“喝牛奶问题”是人教版教材改版过程中新增的一个例题。问题中有两个二分之一,但是这两个二分之一的具体含义是不同的,这也是这个问题理解上的难点所在。
在设计“喝牛奶问题”前置性探究学习单时,笔者也会常常思考:怎样引导学生完成好前置性学习?如何指引学生在探究中克服困难?在课中如何指引学生在交流和分享中,完善好自己的前置探究学习单?如何构建有效的前置性学习课堂?教师应实现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不流于形式,无论是合作学习还是自主探究学习,把时间和空间都留给学生去思考、探究、交流。
教材中以一个生活中的故事,亲切、自然地呈现给学生。如何借助前置性学习让学生理解“喝牛奶问题”中两个二分之一的具体含义,从而突破教学难点。在教材里主要借助几何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同时也告诉学生,几何直观是一种非常好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刚接触“喝牛奶问题”前置性学习时,很多学生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疑问。
疑问之一:完成前置性学习单就是我们平时所指的预习吗?
疑问之二:学习单中例题的呈现与平常的例题大不相同,在学习中的探究活动,如何解锁秘密?
疑问之三:前置性探究与知识点的运用时,如何起到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
……
学生在完成前置性学习单时,也会时常提出这样的疑问:这个知识点探究什么的?探究到什么才算成功?探究时遇到困难怎么办?如何呈现自己探究的成果?等等,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在前置性探究学习单中,笔者会设计这样一句贴心的话:“请你尝试独立思考,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表述你的想法,相信你能体会到更多的乐趣,智慧与成长并存。”这句话蕴藏着数学学习的大智慧,给予学生很好的指引与学习的方向。
同时,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提到:教学活动应注重启发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学生能够在完成“喝牛奶问题”前置性学习单中寻找有效信息,选择有用信息,在自主探索中亲身实践,转变思维方式,把学习变得更主动。学生独立性更强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标理念。数学的眼光源于求真的过程,也是一个探索的过程。
二、教学模式的转变——数学的思维更宽(一)学习单中的秘密解锁——探究形式不单一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提到:强化对数学本质的理解,关注数学概念的现实背景,引导学生从数学概念、原理及法则之间的联系出发,建立起有意义的知识结构。通过合适的主题整合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学会用整体的、联系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发展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