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粉铃
(甘肃省榆中县第一中学,甘肃 榆中)
在当前科学技术全面发展的大环境下,信息技术运用的范围逐渐广泛,其在教育中的运用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在传统教学中很多抽象内容无法直接展现,而新技术的使用可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使书本中的抽象知识变得更直观,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可全面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实际的教学效果得到提升。随着新高考时代的到来,大部分学校已经不再实施文理分科,因此,要想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得到提升,教师就应当积极创新教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让抽象的知识“活起来”,而信息技术更像是学习工具,能改善学习环境,在新高考政策下全面提高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一、高考改革下高中数学教学现状在教学中学生仍然是通过教师口头讲述获得知识,多半在“听”数学,这导致学生数学知识学习缺少发现过程,限制了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提升[1]。目前,高中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
一是内容不具有实用性,以理论知识为主,未融入生活元素,无法让学生发现数学和生活间的联系。高考改革的目的在于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现阶段高考数学题目内容与生活更接近,旨在培养学生知识运用能力。但有的数学教师仍坚持原有教育观,数学内容和实践生活分离,没有融入生活化教育观。
二是数学课堂教学仍有应试化的倾向,单方面围绕考点进行教学,忽略了学生解题思路以及解题能力的培养,制约着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这种应试教学模式与高考目标分离,没有关注学生长远发展,只能实现短期的教育目标。
二、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全新要求(一)创建全新的基础知识平台直接提问是传统教学方式,而全新的教学方式和之前有所不同,新高考时代更加注重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考查,主要就是让学生依照图像或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分析问题,明确其中蕴含的数学知识。这样的考查虽然看似生动有趣,但是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数学模型的建构以及分析探究问题的能力有直接要求,学生只有通过细小的知识点才可以真正找寻到数学问题的答案。因此,当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为学生创建完善的基础知识平台,彰显知识全面性,使学生具备扎实的基本功。
(二)创建开放课堂,拉近师生关系新高考时代不仅要格外注重教师主导地位,还应当全面彰显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在课堂的主体作用,真正吸引学生对知识学习的兴趣,尤其是对数学这样抽象的学科,兴趣与态度相互依存。因此,在当前新高考的背景下教师应当注重创建开放性课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公正的平台才能让教师和学生的关系越来越近,在数学学习中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三、信息技术运用到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一)实现教育进步教育在信息技术的加持下有了本质发展。全国各地开始了新一轮教改工作,从教学模式、内容以及高考等多个方面进行。这些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绕不开的需求,其目的就是保证教育与时俱进,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总体来说,传统教学观一直是教育改革的桎梏,就像巨大的枷锁一样锁住了教育前进的脚步,特别是设备的缺乏和人才的不足。如果想要转变教学方式,开展创新性教育形式,就要进行教学改革,借用信息技术的力量为长远教学目标的实现打下基础。信息技术可有效调节教师资源,根据实际学习条件充实教学内容。因此,在偏远山区,电子白板、多媒体设备同样可以成为教学工具。而城市则可以建设专业的多媒体教室,全程使用技术教学,保证现代化技术融入多维的教学模式中。
(二)实现对数学知识的多方位解读数学逻辑性强,高中数学更是难上加难。新课标明确提出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不能太刻板,而是要提升能力,这种能力包括了推理力、想象力等。不同能力的发展和新课标都有联系,是新时代发展的需求。考虑到以上问题,高中数学的难度大,对每个高中生来说都是挑战。教师要全方位解读数学知识,便有必要在教学中结合信息技术。如函数的学习涉及函数图象,教师如果在课堂中用手演示,不仅效率低,还耽误课堂时间,而结合多媒体的演示、作图功能,可极大提升教学效率。学生通过观察,知道了某个函数发生数字或符号变化时图象也随之改变,感受动态图的直观性,从而更好地理解函数知识。
(三)改善死板的传统教学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