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 越
(枣庄市实验学校,山东 枣庄)
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对我国语文教学事业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在此背景下,如何优化写话教学的效果,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现阶段广大教育工作者重点关注的课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过于生硬、乏味,无法真正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影响了整体教学的质量。要想改善这一问题,就必须强化写话教学的趣味性,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学生融入其中,获得更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低段学生正处于成长发展的初始时期,年龄较小,身心尚未发育成熟,对未知事物有着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乐于参与具有趣味性的实践活动,并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新知和技能。对此,教师需要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兴趣爱好出发,积极优化、革新写话教学方案,为学生构建更具趣味性的写话课堂,让学生的写话水平得以有效提升,为后续学习、成长和发展创造更多的可能。
一、联系现实生活,营造“乐说”氛围虽然低段学生生活经验、阅历不足,知识储备量不足,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学生的生活经验为零,当他们经历过一些事情后,内心深处会萌发一些想法,懂得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或是得到一些心得、体会。而这些经历实际上就是开启低段学生交流、写话的“钥匙”,教师可以将写话教学与现实生活有机联系起来,将学生的经历作为出发点,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乐说”氛围[1]。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一位出色的教师,不仅要懂得教育学,更应当懂得心理学。”从心理学视角来看,低段学生乐于展现自我,并渴望获得他人的关注和认可。对此,在低段写话教学中,教师不妨创造一个和谐、趣味的交流平台,让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口语交际:长大以后做什么”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长大以后的我”作为回忆、交流的主题,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说说自己长大以后最想做什么,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思考。接着,邀请一些学生分享个人的真实想法,如“同学们,你们长大以后想做什么呀?能跟大家分享一下吗?”调动学生说、讲的兴趣和积极性。此时,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十分活跃。有的学生说道:“将来我想当一名画家。我的舅舅就是一位画家,他的画挂在墙上可漂亮了,我也想像他一样画很多漂亮的画。”有的学生说道:“长大后我想当一名消防员,参与救援工作,为社会和祖国贡献一分力量。”还有的学生说道:“长大以后我想当一名医生。经过这次公共卫生事件,我感受到了生命的可贵与脆弱,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拯救更多的生命[2]。”当然,学生“才思泉涌”,想法丰富多样,而通过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胆量,调动学生“乐说”的兴趣,还能够让学生在联想过程中受到良好的德育,促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升。
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写话活动的难度比较高,这是因为他们不仅要自主整合语言材料,还要将想说的话以书面文字记录下来,区分于口语表达活动,使写话内容变得流畅、优美,所以一旦脱离小学生的生活,将很难让学生在写话活动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反而会打击学生的写话自信,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因此,在写话前期,教师应利用学生熟悉、乐于讨论的生活话题组织学生参与讨论活动,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在此基础上组织写话活动。在上述“长大以后做什么”的口语交际活动中,小学生在课堂上主动说出了自己的理想,顺利实现了口语表达,那么接下来,教师则可引导学生以写话的方式记录自己的理想追求,改变学生的表达方式,记录自己的真实想法。如此,则可促使学生主动写话、说话,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基于文本解读,培养“会说”能力在低段写话趣味教学中,当学生的“乐说”兴趣得到有效调动后,教师有必要适当延伸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将学生的“乐说”逐步转化为“会说”,有效培养学生的“会说”能力。那么,教师应当从何下手呢?对此,在正式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这些趣味元素利用起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交流、对话情境,以此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沟通与互动,让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切实提升,为写话教学的进一步深化打下良好的基础[3]。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的教学中,当学生对文本内容大致掌握后,教师就可以结合故事情节抛出以下问题:“同学们,从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中,你们懂得了哪些道理?”让学生围绕问题进行交流、讨论。可以发现,这是一个开放性问题,答案并不是唯一的,言之有理即可。有的学生说道:“从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中,我懂得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是十分紧密的,亲情无法割舍,我要好好孝顺父母,不与父母分开。”有的学生说道:“原来小蝌蚪是青蛙小时候的样子,青蛙是小蝌蚪长大后的样子,好神奇呀!”……其他学生陆续点头,表示认可同伴的发言。可见,学生并非不会说,而是没有恰当的时机,也没有良好的平台。在正式教学中,教师需要有意识地给学生建立说的“支点”,让学生“敢说”“会说”,为写话做好充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