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鑫
(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甘沟中学,甘肃 平凉)
实际上,初中阶段组织开展的教学工作并不简单,其中会存在各种各样的内容,但是相关的教育内容有利于强化学生的认识。教学过程本身具有比较强的实用性和实践性,有很多知识会和学生的日常生活存在紧密的关联。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多样化能力,实际上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成才,在面对事物时对事物产生更加正确、客观的理解,使学生以更加理性的视角去面对人生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采取的教学方式是教师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方式,这种方式下学生的积极性难以得到发挥,对学生多样化能力的培养也会产生限制。新课程对教学工作多样化的要求更高,教师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重视学生主动提问能力的有效培养,帮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更加全面和系统,使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际上,培养学生主动提问能力的途径比较丰富,对其加以研究,有利于保障教学效果。
一、培养初中学生主动提问能力的必要性通过培养学生的主动提问能力,有利于让师生之间形成更加紧密的联系,使师生的沟通更加和谐。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比较快,如果一味地放任学生自己去成长,学生有可能无法形成正确的思维认知。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对学生进行合理性管束的同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帮助,帮助学生了解自身存在的问题和对数学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并将这些问题解决,帮助学生建立解决问题的模型,从而更具有针对性地开展数学教学工作,保证初中数学教学的实际成果。除此之外,这种主动提问能力的有效培养,可以让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意识得到激发,让学生在看待事物的过程中,从多个角度去考虑问题,使创造性的意识呈现在各个方面,促进学生的成长。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主动提问产生影响的因素首先,学生在提问时缺乏勇气。初中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速度比较快,他们会产生逆反心理,这对他们的学习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有一些学生的心理比较封闭,他们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时,不愿意表达,将自己封闭起来。数学课程中会存在很多晦涩难懂的知识,而有的初中阶段的学生自尊心比较强,他们认为对数学知识的不理解是自己能力弱的表现,因此不敢说出自己的疑问和困惑。对于这些问题,需要初中数学教师通过察言观色,及时了解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变化以及一些独特的个性特征,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其次,学生在提问时存在侥幸心理。有的学生害怕提出问题,更害怕提出的问题没有任何意义,遭受同学的嘲笑。他们在遇到问题时只会自己去解决,自己解决不了的,也不会向教师提问,他们认为这些问题即便自己不提,也会有其他的学生提,如果自己提出问题之后有可能会让其他的同学笑话。这样的侥幸心理,会直接影响学生主动提问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提问能力的培养受到限制。
另外,教师为学生提供的提问机会比较少。有很多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会将教学内容设计好,在教学时严格按照这些设计的流程来开展教学工作,或者设计课程流程的过程中,会提前提出一些问题,将这些问题直接扔给学生,让学生去解决,导致学生根本没有提问的机会。有一些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师,在讲解知识的过程中,虽然为学生提供了机会,但多是为一些学习成绩相对比较优秀的学生提供的。此外,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很强,教师按照设定好的问题组织开展教学工作,使学生主动提问的能力始终难以得到顺利的培养和提高。
三、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提问能力的有效途径(一)创设生动、真实的数学教学情境初中阶段的数学知识点相对来说比较抽象、难懂,学生直接理解会存在一定的难度,而如果要让学生保持活跃的思维,使学生创造力得到激发,就要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创设科学、合理的数学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这种生动形象的情境中更好地去学习,获取一些数学知识,引导学生主动提问。比如,在教学人教版课程“二次函数”时,完全可以引入微课教学方式,在其中渗透一些具体的知识点内容,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抛物线形象,并对抛物线产生客观的认识,这样的模式下学生对抛物线这种图形的属性及其具体的性质可能会产生更多的困惑和疑问,了解更多的内容之后,学生就会提出一些其他的问题,使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发展,因此这种教学情境的应用,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引导学生投入其中,加速学生成长,帮助学生顺利提出问题。
(二)营造良好的数学课堂教学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