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晶晶
(福建省平潭第一中学,福建 平潭)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是初中生必须掌握的一门课程,使用信息技术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管理是教师在信息技术课上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教学中要创新信息技术作业管理形式,使用“电子档案袋”的新型作业管理方式,对学生的信息技术作业进行动态管理,有助于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质量。新课标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提出具体要求,提倡发展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意识。信息技术作业的管理和设计是教师落实这一教学要求的重要途径。信息技术作业的设计要凸显“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巩固学生的教学知识和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主要目标,让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实践中感受到学习的成就感。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最大的不同在于信息技术课需要学生在电脑上进行操作,教师在对学生的作业管理和评价中要采用更有效的方式。
一、信息技术课中的传统作业管理方式(一)使用U盘管理作业在传统信息技术课上,信息技术教师对学生的作业收集多采用U盘拷贝的形式。这种作业管理方式需要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到每个学生的电脑上进行上传操作,如果学生在规定时间没有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或者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需要教师的帮助和指导,教师的作业拷贝工作就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教师通过U盘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收集后,还要在自己的电脑上重复打开,然后进行修改、评分、评价和反馈。U盘虽然方便携带但容易感染病毒,教师在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查看时需要花费时间,一旦学生的作业发生丢失或者损坏,只能让学生再做一遍。在信息技术课程中使用U盘进行作业管理不是很方便[1]。
(二)使用共享目录管理作业除了U盘拷贝,教师通常还会使用共享目录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收集和管理,这种文件管理只需要学生把自己的作业拖拽到共享文件中,缩短了教师收集学生作业的时间。但文件共享每个人都能查看、修改别人的作业甚至直接删除其他学生的作业。容易发生学生抄袭作业或者恶意篡改别人作业的情况,不利于教师对学生作业完整性地保存和对学生作业的批改和反馈。
(三)电子邮件法学生通过电子邮件传送作业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在完成作业后可以随时把自己的作业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发送给教师。但电子邮件对发送的内容限制比较多,电子邮件不支持发送大容量的作业,邮件发送的速度也比较慢,而且经常有邮件丢失的情况发生。学生在使用电子邮件发送作业时还会出现找不到自己的作业在计算机中的存储位置或者发送错误的情况。
二、“电子档案袋”在信息技术作业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一)教师对“电子档案袋”认识不足信息技术教师对“电子档案袋”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方法不够了解,对这种作业管理和评价的系统知之甚少。学校对信息技术教师使用该功能的培训力度不足导致教师在使用中只会运用“电子档案袋”的评价功能,对学生作业的自我评价功能和反省功能的重视不足。部分信息技术教师把“电子档案袋”当作存放学生作业的文件夹,不能很好地使用“电子档案袋”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和指导。学校要加强对信息技术教师的培训,加强对教师使用“电子档案袋”的实践指导。
(二)教师的教学精力有限“电子档案袋”的使用需要教师花费时间和精力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查看和评价,还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自我评价。教师在评价结束后要对作业完成情况不好的学生进行专项辅导,引导学生查漏补缺,这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精力。对于一些信息技术课上比较重要的作业,教师还要寻找时间在课堂上对学生的作业进行集中点评,让学生学习其他同学作品中的可借鉴之处。如果班级中学生数量较多或者教师代课的班级数量较多,这对教师来说是一项挑战[2]。
(三)师生直面交流的机会减少“电子档案袋”的作业发布和评价都是在网络上进行的,教师对学生作业的评语和修改指导意见需要学生自己登陆进行查看,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师生之间的直接交流。学生的作业评价和管理需要教师看到学生的作业态度和学习情况,看到小组合作完成作业时的配合意识等,而教师通过网络是看不到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形的。教师在进行信息技术作业的评价时一定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自己在作品设计和完成过程中的构思思路和遇到的问题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要观察学生在展示作品时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信息技术的使用熟练程度,学生之间相互提出问题并进行解答。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质疑能力,还能锻炼学生的胆量。
三、“电子档案袋”作业管理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