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丽娟
(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小学,江苏 扬州)
【教学内容】最新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2 课。
【教学目标】1.认识“亡、牢”等10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学写“劝、告”等6 个生字。会写“亡羊补牢、劝告”等5 个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寓言故事的特点,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寓言的意思。
3.初步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尝试讲述寓言故事。
4.初步感知思维方式的重要性,学会正确地看待周围的事物和现象。
【教学重难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寓言故事的特点,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寓言的意思。
2.初步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尝试讲述寓言故事。
【教学流程】一、猜谜导入,揭示课题1.指名读课题,告诉学生“寓言二则”就是寓言两篇。2.做游戏:看图片猜寓言故事。
小结:寓言就是小故事揭示大道理。
3.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看图猜寓言故事的游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点明寓言就是小故事揭示大道理,从而引出今天要学的另一篇寓言故事《亡羊补牢》,引导学生大胆质疑,让他们猜想题目的意思,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理解题意1.出示PPT,让学生听故事,听完后,同桌相互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2.同学们,要想了解课题的意思,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故事。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字词学习
师:有些同学的习惯非常好,读得很认真,读完了课文就坐得端端正正的。下面的词语宝宝,你们想认识它们吗?
(1)想要读好课文,首先要读准生字词。大屏幕上的词语都认识吗?自己先试着读一读。
A.自由读,指名逐行读,相机正音。“街坊”的“坊”,“窟窿”的“窿”都是轻声。指读,齐读。
B.学习多音字“圈”,指名读。“钻”也是多音字。
C.男女生比赛读一读。
D.“开火车”读。打乱词语齐读。
【设计意图:低年级段的教学重点是识字教学,学生学习生字采用多种形式,自由读、分行读、领读、男女生赛读,再去掉拼音“开火车”读,最后打乱词语读词,多种形式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兴趣盎然,学习效果得到了提高了。】
三、研读课文,理解寓意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
这个人一共丢了几次羊?分别在哪几个自然段?每次丢羊的原因分别是什么?交流。
2.指读第1 自然段,(课件出示)出示图片理解“窟窿”。
第一次丢羊的原因是什么?——羊圈破了个窟窿。
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第一次丢羊的原因。
【设计意图: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很多,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是十分重要的方法。理解“窟窿”一词时,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接着提问:“窟”“窿”这两个字有什么相同的部首?引导学生通过偏旁部首猜出“窟窿”的含义,最后呈现羊圈破了个洞的图片,问学生“窟窿”指什么?学生脱口而出:窟窿指洞。】
3.谁来读第4 自然段。这是养羊人第几次丢羊?你是从哪个字中读出来的?(又)语文就是需要咬文嚼字的,你真会读书。
第二次丢羊的原因是什么?指读,女生读,男生读。
4.养羊人第一次丢羊后,街坊怎么劝说他的?他又是如何回答的?同桌分角色朗读街坊和养羊人的话,读完后在全班展示。
5.什么叫“街坊”?这两段话标点符号有什么不同?如果你是街坊,会用什么样的语气劝他呢?(着急、关心、担心)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来?(赶紧、修一修、堵上)把“赶紧”换个词?谁再来做街坊劝劝他?(评价:我听出来了,街坊很为他着急。)
6.热心的街坊情真意切,而养羊人是怎么说的?请学生读一读养羊人的话。可以加上动作。
对比句子: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
羊已经丢了,不用修羊圈。
哪句好?为什么?
分角色朗读养羊人和街坊的对话,体会双方不同的心情。(街坊着急,养羊人无所谓。)
【设计意图:重视读的训练。朗读对学生理解课文有很大帮助,教学过程中让男女生读、引读、分角色读等多种方法的读、多层次的读让学生体会、感悟,受到情感的熏陶,如临其境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一步步加深对寓言中人物形象的认识。】
7.第二次丢羊后,(课件)养羊人心情如何?他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请自由读读第5 自然段,画出相关的词句。
8.全班交流。
第二次丢羊后,养羊人的心情怎么样?(后悔)“后悔”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后悔?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后悔的经历。
第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心里会想些什么呢?还会怎么想?(想象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