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永生
(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上肖镇净口小学,甘肃 镇原)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教师以学生为本,在此基础上开展探究式学习活动,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探究式学习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形成、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
探究式学习能引导学生主动投入知识的探索中,在探索中分析和学习知识,有效锻炼学生的探索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探索探究式学习与学科教学有效融合的途径,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引导学生积极投入探究式学习中,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留出充足探究时间,引导学生自主分析探究式学习活动的开展,教师要为学生留出充足的思考和探究时间。有的教师在课堂提出问题后,要求学生立刻回答,目的是为了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但在短时间内学生给出的答案考虑并不全面,会遗漏很多的细节。学生间是存在个体差异的,有的学生需要深思熟虑后才能给出答案,有的学生喜欢快问快答。因此,教师要注意课堂问题提出后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探究时间,这样学生才能自主分析。例如,在学习《雪地里的小画家》一文时,课堂中先引导学生回想小动物爪子的形状,学生思考后可以在纸上画出来,也可以使用文字表达,看看有什么不同,从而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在大家分享答案时,学生也能看出自己的答案还有哪些不足,哪些问题是自己没有想到的,引导学生自主分析,从而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由此可见,在语文课堂中给学生留出充足探究时间的重要性。
应试教育模式影响下,教师更注重对知识的讲解,忽视了对学生思维的引导,教师讲解生字生词,并告诉学生学习重点、难点,学生在盲目的情况下死记硬背,在考试中将记忆的东西写到试卷上。这样“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明显科学性不足,违背了新课改对语文教育的要求。因此,教师要彻底改变传统教育观念,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在探究中深入分析知识。例如,在学习《坐井观天》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设计系列问题,引发学生主动探究,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观点,展开讨论,先通过自己的能力去解决问题,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寻求教师的帮助。这样的语文课堂活动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在活跃状态,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探究式学习活动的开展需要民主、自由平台的支持,更需要学生自主参与,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有效进行自主学习。但是,在语文实践活动开展中,教师容易忽视学生的主体性,教学情境与学生的发展兴趣脱离,导致学生不愿意主动探究学习,这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产生很大的影响,长期发展下去,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很强,缺少主动思考和参与的兴趣和动力,降低了语文教学质量。
基于此,语文教师要积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充分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走进课堂,使学生可以自主探究思考,帮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主动探索学习的机会,构建自由、平等的学习平台。例如,在学习《荷叶圆圆》这篇课文时,先通过引导学生回忆荷叶形状的方式引入新课,让学生想一想自己见过的荷叶的颜色、形状等,描述荷叶摸起来的感觉,之后带领学生深入学习文本内容,看一看作者是如何描写荷叶的。再例如,在学习《看雪》这篇课文时,可以先提问学生关于雪的问题,让学生谈一谈第一次看雪的心情,加强课堂中师生、生生间的互动,以学生的主观体验为引导开展教学活动,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求知欲,促进学生积极开展探究式学习活动。
教学中,教师要创新教学模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组织学生探究式学习,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造互动交流的机会,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感受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热情,在互相探究中实现信息共享,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学习《文成公主进藏》这篇课文时,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搜集与课文相关的历史资料,在课上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分享小组的成果,教师根据每个小组的情况做出点评,同时对不完整的信息进行补充教学,之后组织学生结合本节内容自拟剧本进行话剧表演。小组合作学习在探究式学习中的引入,增强了学生间的互动交流,学生也可以倾听不同的观点,丰富探究经验,同时也为学生带来了良好的学习体验。
三、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以问题引导学生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