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艳
(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兴国镇第一小学,甘肃 秦安)
新课标的实施以及教育改革的深化,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越来越多的教学新理念以及新方法得以出现和应用,生活情境教学法正是其中的一种。语文作为一门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学科,合理运用生活情境开展语文教学活动,不仅可以改善课堂教学氛围,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和学习专注度,还可以加深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一、小学语文生活情境教学法的特点(一)“形真”特点生活情境教学法的“形真”,主要是指通过图片演示或播放视频等手段,将文本中较为抽象的人物、景色以及事物以更加生动、具体的形式展示给学生,然后辅以教师的语言引导,不仅可以给予学生更加真实的感受及更好的学习体验,从而集中学生的课堂学习注意力,并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还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二)“情切”特点小学语文教材内容是经过精挑细选的,囊括了不同类型、不同时代的优秀文章,蕴藏着丰富的思想情感,生活情境教学法提倡让学生在更加生动、鲜活的氛围中学习语文基础知识。教师在备课环节除了要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合理创设教学情境,还要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语言引导、肢体动作甚至眼神,一方面是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文章中的思想情感,另一方面则是为了更好地引发学生的内心情感共鸣,在培养学生丰富内心情感的基础上,促进学生正确观念的形成。
(三)“意远”特点教材文本不仅蕴藏了作者的精神思想和内心情感,也通过文字描绘了或磅礴或秀丽的意境,但小学生受文学底蕴较浅以及认知能力较弱等因素的影响,很难清晰、深入地感悟文章中的意境,这会对学生的文本理解带来一定影响。如果教师根据文本内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并通过语言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对文本内容进行联想,一方面可以给予学生更加强烈的感官冲击,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更加全面、直观的方式带领学生感受文章中的意境,并加深学生对文章内涵的理解和体悟。
二、生活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问题(一)教学情境创设不当问题教学情境是开展生活情境教学方法的重要载体,也是能够有序开展以及是否能够达到预期教学效果的要素。情境教学中的情境创设不当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教学情境过于简单,也就是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只是单纯对教材内容进行照搬,并没有对教学情境进行适当的丰富和拓展,导致教学情境较为形式化,难以真正发挥情境教学法应有的作用和价值。
其二,教学情境过于复杂,这一问题与教学情境过于简单正好相反,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为了增加教学情境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作用,往往会在教学情境中增加很多不必要的元素,使得教学情境的复杂程度远超学生的认知范围,这很容易影响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效果。
其三,教学情境没有紧贴课堂教学内容。部分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教材内容以及课堂教学目标,这种教学情境虽然也可以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却会分散学生课堂学习注意力,并浪费一定的课堂教学时间,反而容易导致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下降。
其四,很多教师在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时普遍存在重“境”而轻“情”的现象,也就是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虽然考量了文本内容,但更加重视教学情境对学生课堂学习注意力的吸引效果以及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效果,并没有深度分析教学情境是否能够引发学生的内心情感共鸣,也没有关注教学情境是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体悟文本中蕴藏的情感。
其五,部分教师在规划课堂教学方案时过于依赖教学参考书,而且,在教学情境创设方面也只是将网络中搜集到的教案等相关内容直接呈现给学生,并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学习要求对相关素材和教案进行合理调整和优化,在情境教学环节也没有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适当引导学生进行交流探讨,难以充分发挥情境教学法应有的作用。
(二)部分教师对情境教学的理解和运用存在误区教学方法通常是教师结合专业知识及技能在实践中体悟和总结而来,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接触和应用生活情境教学法,很多教师也对生活情境教学法的辅助作用给予认可,但是,部分教师表示运用生活情境教学法远未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