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试论数学探究勾当中教师的感化

2014-03-12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内容概要:由于新课程发起自主探索的学习方法,一些教师一时无法调解本身的角色,缺乏走进新课程应有的自信,乃至“惧怕”学生,在学生开展探究勾当的时候采纳了放任自流的态度,完全自我否认了老师的感化,走入了探究勾当的误区。我实验着从探究前的筹备,探究时的引导,对探究中阶段性成就的质疑这几方面做了实验,以使教师角色准确定位,及时到位。
    要害词:探究 数学 教师 指导
    众所周知,儿童是一个天生的探究者,他们获取常识的历程,除了老师讲,学生听的接受式学习以外,另有通过探索和实践,获取常识。然而他们的探究,乃是一种自然的带有本能性的行为,如果老师仅仅强调给学生足够的自主探究和颁发见解的时机,教师的指导不到位,那么势必将呈现看似热闹实则嘈杂,看似有序实则无章的教学局面。学生的调查能力探究程度、表达能力与交流的能力将得不到有效的成长。在数学探究勾当中教师又该发挥怎样的感化?我在教学的历程中做了一些实验。
    一、适度的筹备──引出探究的序曲
    在学生自主探究开展之前,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缔造非凡的学习情况,给孩子予以一种发明和能胜任的感受。为了营造这样的一种气氛,教师要从学生已有的常识经验出发,筹备好探究的情景、探究的质料和探究的问题。
    片断之一:
    “认识人民币”课始,多媒体演示小伴侣购物的情境,然后定格在小明和售货员付钱的画面上。
    小明:阿姨,我买枝圆珠笔,请问几多钱?
    阿姨:小伴侣,这枝圆珠笔1元。
    小明:阿姨,给。(边说边递上1角)
    阿姨:这不是1元啊?
    小明:啊……(内疚,脸红)
    师:小伴侣,你要学会买对象,必需先认识人民币才行呀!(板书课题)
    这位教师苦心经营的这个购物情况,仅仅是教师导入新课的东西罢了,没有起到情境应有的价值,事实上,一年级的小伴侣不行能不认识人民币,这种远离学生最近成长区的情境创设,又怎能成为数学问题发生的土壤?学生又怎能发生积极的学习状态呢?数学教学的情境的创设应与学生已有的常识数学认知程度相适应,找到学生最近成长区,掌握常识的发展点。为此,上述情境可作如下窜改:
    小明:阿姨,我买枝圆珠笔,请问几多钱?
    阿姨:小伴侣,这枝圆珠笔1元。
    师:要付几多钱?你们会取出1元吗?你怎么知道你取出的是1元呢?
    通过这样的窜改,可以使学生很快就进入了探究的角色,运用已有的糊口经验,研究一元人民币的特征。同时为了便于学生开展探究勾当,教师事先必需筹备好足够的各类面值的人民币(包罗纸币和硬币),方便学生发明1元=10角,还要筹备一些常见的小商品,贴好标价。另外为了保障购物勾当的顺利展开,老师还可以对一些担当售货员的同学进行“上岗培训”等。
    我们必需认识到,在探究勾当开始时,尽管老师提供了大量的质料,而且精心设计了情境,但是由于低年级学生调查的不精确大概其他各种愿意,经常会引向他们走上与探索主题不相关的路子,迟迟不能提出探究的问题。在这种环境之下,教师就可以提出明确的问题,使学生的探究勾当得以顺利展开。
    二、当令的援助──奏响探究的主旋律
    新课程发起自主探索的学习方法,但并不料味着教师要把教学的舞台全部让给学生,本身不自觉的由教学的“中心”走向教学的“边沿”,甚至于退出了教学的舞台,当起了观众。教师走入这样的误区之后,就会导致学生在探索的历程中常常处于茫然不知所措的状态。事实上,当学生从幼儿期的摸索逐步成长到小学低年级中开展一些开端的有序的探索勾当,始终存在教师当令的指导和点拨。
    1.由扶到放。
    片断之二:
    《认识图形》教学中为了让学生通过探索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体会到面在体上,面从体得,老师作了如下设计:
    (1)找面
    师:请你们拿出一个长方体,象老师这样攥在手里(只露出一个面),这时候,你还能看到整个的长方体吗?
    生:不能,只能看到一个面。
    师:那么,用手摸一摸这个面,你有什么感受呀?
    生:平滑的,平平的。
    教师操纵演示:把教具长方体的一个面从体上剥离下来,贴在黑板上。
    师:把这个平滑的,平平的面取下来,要知道这个面是什么形状的我们可以把它画下来。
    学生操纵实验。
    (2)认形
    师:你们适才画下来的图形都叫什么呀?
    生:长方形。
    师:象这样的图形固然有的大,有的小,有的横着放,有的斜着躺,但是我们都把它叫做长方形。长方体上另有哪些面的形状是长方形的呢?你发明了什么呀?
    (3)小结要领
    师:适才,通过什么样的要领认识长方形的呢?
    生:找到平平的面,画下来,取名字,最后再数长方体上另有哪些面的形状是长方形的。
    师板书找面、画形、取名、数形
    师:你们用这样的要领还能发明图形呢?
    活跃手探索。
    这是低年级数学探究勾当中遍及回收的一种设计,就是先由老师把探究勾当的历程与要领作为常识教授给学生,然后由学生凭据这个步调展开操纵勾当。
    2.先放后扶。
    片断之三:
    《可能性》教学中为了辅佐学生正确成立对“等可能性”的理解,教师设计了摸球的游戏。
    师:同学们此刻这个口袋里都放了6个球,有3个黄球,也有3个白球。随便摸一个,你揣摩一下会呈现什么样的环境,怎样来证明你们的揣摩呢?
    生开始操纵,没有多久,学生就发明环境了。
    生1:老师,***专门摸黄球。
    生2:***不把球放进去。
    生3:我们怎么摸出来的都是白球呀?
    生4:谁记得我们组里摸到了几次黄球呀?
    生5:老师这样摸下去不可,我们小组中有的人抢球,摸了好几次都不让别人。(这时有的小组中的球忽然滚了出来)
    师(示意平静):同学们在摸的时候产生了许多的问题,看来我们必需要制定一个法则才行。那么法则该怎么制定呢?
    生1:摸球的时候要闭上眼睛,不能偷看。
    生2:我觉得摸完之后要把球放归去。
    生3:我们小组要分好工,要有人卖力摸,有人卖力记,有人卖力拿袋子。
    生4:另有,拿袋子的同学要摇口袋,省得老是摸出那个球。
    师:我增补一点,同学们摸的时候,每小我私家要划定次数,不能多摸,摸完后就换别人,其余没有轮到的同学做好监管事情。
    这种思路是先让学生自主探究,在此根本上,教师和学生配合研讨,指出探究历程中的问题,然后完善探究的历程和要领。
    3.放中有扶。
    片断之四:
    《可能性》一课的认识历程中为了能够让学生开端体验有些事件的产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用“必然”“不行能”“可能”描述工作产生的可能性,老师设计这样的操纵勾当。
    出示三个口袋:1号袋中装6个红球,2号袋中装3个黄球和3个绿球。3号袋中装3个红球和3个黄球。

相关文章:
  • 1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路径探究及思考
  • 2 基于CiteSpace的国际中文教师文献综述可视化研究
  • 3 新时期职业本科院校音乐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路径分析
  • 4 医药院校药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 5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互动研讨式教学模式探析
  • 6 装备维修保养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设计探析
  • 7 制药工程工艺设计实验模拟车间型教学探究
  • 8 产教融合视域下卫星导航定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 9 应用型本科商科专业教材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案例库建设及案例式教学的探索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